假髻曲
東家美人發(fā)委地,辛苦朝朝理高髻。西家美人發(fā)及眉,買妝假髻亦峨然。金釵寶鈿圍朱翠①,眼底何人辨真?zhèn)危控蔡掖跋聛泶猴L②,假髻美人歸上公③。
①寶鈿,金花。 ②夭桃,《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茂盛貌。此處兼有比興二義。 ③上公,比喻權位高的人。
【說明】 東家的美人,天生長發(fā)委地,梳成高髻卻無人理睬。西家的美人頭發(fā)很短,只得買假髻來妝飾,高聳得像真的一樣,于是成為幸運兒,被上公看中了。
《云間雜識》:“張東海作《假髻曲》,諷刺時貴,當路銜之,出守南安,不得調而歸。邵二泉作挽詩云:‘張公不作南安守,只說文章止?jié)櫳怼M路棠陰棺蓋后,忌公人是愛公人。’”(引自《明詩紀事》丙簽)張弼因作詩諷當權者而出守南安,為官時頗著政績,甘棠之思,正是他的蓋棺定論,所以說“忌公人是愛公人”。
上一篇:《中秋無月》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寫懷寄僧》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