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流水歌
(明)何景明
我欲望長安,隴坂高蔽天。
隴坂高可陟,隴水鳴濺濺。
盤盤上隴車,班班下坂馬。
我豈虎與兕,使我行曠野。
長安有高樓,不見隴西州①。
可憐隴頭水,日夜東西流。
【作者簡介】
何景明(1483~1521年),明朝文學家。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河南信陽(今河南信陽市)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宦官劉瑾擅權,景明謝病歸。劉瑾誅,官復原職,官至陜西提學副使。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之一,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他主張文宗秦漢,古詩宗漢魏,近體宗盛唐。但他的復古主張單純從形式上著眼,并未注重繼承古代文學傳統(tǒng),因而多數(shù)作品思想平庸,缺乏藝術特色。著有《大復集》三十八卷。
【詞語簡注】
①隴西州:即指隴山,在此指隴山以西的廣大地區(qū)。
【內(nèi)容簡析】
本詩是明代“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作的一首邊塞體的六盤山題材詩作。
詩的前八句即“我欲望長安”到“使我行曠野”,主要寫六盤山高大險峻,山道陡峭,行走艱難,但由于地處要沖,上山之車與下山之馬絡繹不絕,而作者也感嘆自己行此絕地,猶如虎兕,奔波曠野,這八句與前面李夢陽《隴坂》一詩除個別詞語句子外,大體相同,不知何故,待后考究。
“長安有高樓”一句,突兀而起,意境高古,使人想起漢魏六朝詩中的類似句子,點明閨中思婦的住所,為下文懷人造勢。“不見隴西州”,則寫思婦日日眺望,難以見到千里之遙的隴西大地。而正是這難以看見的“隴西州”,就是她的心上人所在的地方。“可憐隴頭水”一句,詩人妙轉時空,將抒情筆觸移至邊關之地的六盤山頭,與結尾“日夜東西流”呼應,寫思婦感情如流水,付與隴山頭。隴水東西流,征夫思未休。一幅青年夫婦苦苦思念、渴盼團圓的寫真圖躍然紙上。
上一篇:(清)沈德潛《隴頭流水》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民國)張逢泰《隴山疊翠》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