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次韻林南金賦愁》
撫劍悲歌,縱有杜康,可能解憂?②為修名不立,此身易老;③古心自許,與世多尤。④平子詩中,庾生賦里,滿目江山無限愁。⑤關情處,是聞雞半夜,擊楫中流。⑥淡煙衰草連秋,聽鳴鴂聲聲相應酬。⑦嘆霸才重耳,泥涂在楚;雄心玄德,歲月依劉。⑧夢落莼邊,神游菊外,已分他年專一丘。⑨長安道,且身如王粲,時復登樓。⑩
【注釋】 ①林南金:生平不詳,大概為作者的故人。②“杜康”句:語本曹操《短歌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傳說釀酒的發明人,后代指酒。③“修名”句:美好的名譽,語本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④尤:怨咎。⑤平子:東漢張衡字。他有《四愁詩》。庾生:指南北朝時的庾信。他有《愁賦》。⑥聞雞半夜:典出《晉書·祖逖傳》。見前辛棄疾《賀新郎》(老大那堪說)注⑦。擊楫中流:典出《晉書·祖逖傳》。祖逖領兵北伐,“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楫:船槳。⑦(jue絕):即鵜,伯勞鳥。⑧重耳:指春秋時五霸之一晉文公。他在作公子時,先后流亡在齊、楚、秦等國,后由秦送回即位。泥涂:泥濘的路途。此指重身流亡在外。玄德:劉備,字玄德。他早期雖心懷大志,然力量不濟,曾依附荊州牧劉表。⑨夢落莼邊:《世說新語·識鑒》記載,西晉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而思念家鄉美味的莼菜羹、鱸魚膾,因此辭官歸家。后遂用此典指稱對家鄉的懷念和對仕宦的厭倦。神游菊外:語本陶淵明《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分(fen奮):情愿。專一丘:典出《漢書·自敘傳》:“若夫嚴子者……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好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 ⑩長安道:長安古時常為國都代稱。此處指南宋國都臨安。王粲:為漢末建安七子之一。他年輕時避難荊州(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市),依附劉表,未被重用。曾登荊州城樓,著《登樓賦》,發抒鄉國之思及懷才不遇之情。
【譯文】 撫摸利劍,悲壯高歌,即便有佳肴美酒,又怎能解除憂愁?我所追求的美好聲譽還未能成就,而身心漸老、歲月空流;自許情懷高潔,然卻多遭世人非難、怨咎。張衡的《四愁詩》、庾信的《愁賦》,皆極詠江山危殆、滿目瘡痍,無限愁緒、綿恨悠悠。想到這些,胸中激情奔流,時象劉琨、祖逖一樣半夜聞雞起舞,江中擊船槳發誓為國分憂。眼前是煙靄沉沉,衰草連天,伯勞凄凄,叫聲不斷,似乎在低泣訴怨。當年一代霸主重耳,也曾顛沛流離于楚地;素懷大志的劉備,還曾依附荊州牧劉表許多時日。唉!至今想來,真令人嘆息。我依稀夢回故鄉、神游田園,甘愿淡泊,在山間消時度年。如今我身在臨安,卻如當年王粲,時常登樓騁望、傾吐心愿。
【總案】 作者心傷國事,感憤激烈。雖然內心渴求效法前代偉人實現宏圖大業,塑造完美人格,但是現實所遇,處境不佳,又時遭世人冷眼非議。人生艱厄,時事危殆,詞人亦深感作為艱難。他也希求歸隱、返鄉,以忘卻人生、社會之紛憂。但又不自覺地“時復登樓”、“撫劍悲歌”。感時念亂,悲憤之情躍然紙上,幾于目眥盡裂。此詞多處用典,詞人善將古代人事化于詞情文理中,意脈相通,表述清楚。胸中之念雖不明說,然那憂國思鄉、不滿現實、渴求建功的諸多心情,表抒得極為強烈。
上一篇:秦觀《江城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辰翁《沁園春送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