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調歌頭 對月有感》
天宇著垂象,①日月共回旋。因何明月,偏被指點古來傳。浪語修成七寶,②漫說霓裳九奏,③阿姊最嬋娟。④憤激書青奏,⑤伏愿聽臣言。詔六丁,⑥驅狡兔,屏癡蟾。⑦移根老桂,⑧種在歷歷白榆邊。⑨深鎖廣寒宮殿,不許姮娥歌舞,按次守星躔。⑩永使無虧缺,長對日團圓。
【注釋】 ①垂象:顯示征兆。《易·系辭》:“天垂象,見吉兇。”《宋書·武帝紀》:“至于上天垂象,四靈效征。” ②浪語:與“漫說”同義,意為空說,空談。修成七寶:《酉陽雜俎·天咫》載,太和中,鄭仁本表弟對一人說:“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 ③霓裳:即唐代著名舞曲《霓裳羽衣曲》。此曲是唐玄宗據西涼府節度使所獻十二遍之曲潤色而成(參《唐戲弄》上冊《辨體·弄婆羅門》)。九奏:多次演奏。九:虛數,言其多。④阿姊:指月里嫦娥。嬋娟:美好。蘇軾《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⑤青奏:道士齋醮時上奏天神的表章,用朱筆寫在青藤紙上,故名青奏,又稱青詞、綠章。⑥六丁:道教神名,掌管風雨雷火,施行世間。(詳《云笈七簽》卷十八《神仙》)。韓愈《調張籍》:“仙管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⑦狡兔、癡蟾:古代傳說月宮中有白兔搗藥和蟾蜍。屏:趕走。⑧老桂:傳說月中有桂樹。見《初學記》卷一引晉虞喜《安天論》。⑨白榆:星名。《玉臺新詠》卷一《古樂府·隴西行》:“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 ⑩星躔:星宿的序次。躔: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軌跡。
【譯文】 天上顯露的征兆預示著人世的變遷,日月總是此起彼伏共回旋。為什么自古偏偏只有明月被人指指點點來頌傳?有的夸月宮修得象七寶樓臺多炫麗,更有夸月中仙樂裊裊、嫦娥最嬌妍。我卻難抑心中的激憤,禁不住向天帝上書,恭請恩準為臣的奏言。請天帝詔派六丁,去驅逐月里狡詐的玉兔,屏除那癡呆的蠢蟾。連根拔起月中老而無用的仙桂,移栽到白榆星邊。永遠封鎖廣寒宮殿,不準嫦蛾在此作樂歌舞,令眾星辰各司其職按部就班。不再讓月亮有虧缺的變化,長對太陽歡欣團圓。
(湯俊峰譯)
【集評】 近代·梁啟勛:“真可謂奇思妙想,此是彼對于上帝所上之條陳也。以月有盈缺,歸罪于藥兔、玉蟾、老桂”(《詞學》下篇《描寫物態》)。
【總案】 千古以來,明月嬋娟,在詩人心目中喚起的是美好的意愿、溫柔的鄉思、甜美而苦澀的離情,何曾引起過詩人的“憤激”!朱敦儒這種史無前例的對月生憤的情感來源于“開辟所無顛倒事”的、偏安江南一隅的宋南渡這一特殊的時代環境。同是這位朱敦儒,南渡前向上蒼“曾批給露支風券,累奏留云借月章”(《鷓鴣天》),奏請天帝多給自己風云月露,以恣游樂。而南渡后的“書青奏”卻是另一番要求:他要把只圖自我快活、玩忽職守的癡蟾狡兔統統趕出月宮,將終年尋歡作樂、沉醉在“歌舞”之中而導致月有虧缺的嫦娥們鎖在廣寒宮里,讓她們謹守職責,永使圓月無陰缺,世世代代總團圓。這浪漫的想象不過是人間社會的折光。那“癡蟾”“狡兔”讓人聯想到王朝里只知謀身而誤國的一班肉食者;那歌舞嫦娥自然是人間置山河虧缺于不顧,“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君君臣臣的倒影。這首詞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上一篇:王以寧《水調歌頭呈漢陽使君》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楊濟翁、周顯先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