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蝶戀花 早行》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轤轆牽金井。①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② 執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③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④
【注釋】 ①漏:古時一種滴水以計時的器具。轤轆:一種絞輪式的汲水器。此句用歐陽修《鵯鵊詞》:“金井轆轤聞汲井。” ②炯炯:發光的樣子。綿:裝枕的絲棉。③“霜風吹鬢影”:套用唐、李賀《詠懷二首》其一:“春風吹鬢影”。徊徨:彷徨憂愁樣子,語出梁武帝《孝思賦》:“晨孤立而縈結,夕獨處而徊徨。” ④闌干:橫斜的樣子。斗柄:北斗七星中四星象斗,三星象柄,故北斗星稱斗柄。
【譯文】 皎潔的月光驚擾得樹上的烏鵲棲息不定,銅壺滴漏的刻度表明殘夜將盡,井臺上傳來了轆轤汲水的一陣陣響聲。聽見呼喚起床,她睜開了一雙亮晶晶的大眼睛。她的淚水紛紛灑向枕頭,紅色的棉枕上一片冰冷。我們在門外互相緊緊地握著手,冰涼的秋風吹動著鬢發,臉上遮映著一片暗影。我就要走了,心里彷徨煩亂;她更是愁苦萬端,將告別的話反復叮嚀。我走了她又上樓遠望,這時北斗星已經傾斜了斗柄。我周身披著寒露越走越遠,荒野的曉雞此啼彼應……
【集評】 明·王世貞:“美成能作景語,不能作情語,能入麗字,不能入雅字。以故價微劣于柳。然至‘枕痕一線紅生玉’,又‘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動人。”(《藝苑卮言》)
明·沈際飛:“‘喚起’句,形容睡起之妙。”(《草堂詩余正集》)
清·黃蘇:“首一闋,言未行前聞烏驚、漏殘、轆轤響,而驚醒淚落。第二闋言別時情況凄楚,玉人遠而唯雞相應,更覺凄婉矣。”(《蓼園詞選》)
近代·俞陛云:“此紀別之詞。從將曉景物說起,而喚睡醒,而倚枕泣別,而臨風執手,而臨別依依,而行人遠去,次第寫出,情文相生,為自來錄別者希有之作。結句七字神韻無窮,吟諷不厭,在五代詞中,亦上乘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是一幅情景逼真的秋晨離別的工筆畫。寫秋夜將曉庭院及房中之景,極為細致傳神。“兩目清炯炯”是平日生活觀察積累,寫時偶然得之的妙筆,以目之態傳人之情,達到絕妙的境界:因為徹夜傷離,折騰夠了才合眼,非沉睡而醒者,故兩眼并不惺松,而是“清炯炯”。接著以淚的描寫見出離別之苦:未曾合眼之前,別語萬分纏綿,別淚不住流下,故浸在枕函中紅綿里的熱淚早已“冷”了。下片前三句寫門外分手時情形,由房闥而庭院,由庭院而上路,極有層次。結末二句,復以鉤畫分手后的凄冷景色作結,以加重全詞離別感傷的氛圍,用筆則由濃而化淡。“樓上”句寫居者的處所,以空曠的樓房來映襯居者的落漠傷心;“路寒”句寫行者在野外的情景,以冷清的旅途來顯出行者的悵惘迷離。如此完美的藝術境界和人物形象,完全得力于對場景和人物動態的真實而細膩的描寫。
上一篇:李煜《虞美人》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角招》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