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2。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3。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4。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5?一池萍碎6。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釋】
1.章質(zhì)夫:浦城人。歷官吏部郎中,同知樞密院事,謚號莊簡。楊花,楊樹的飛絮,性質(zhì)與柳絮相同,故楊花常與柳絮、柳花混稱。
2.從教墜:任憑飄落。
3.有思:有情。思:作名詞用,讀去聲。
4.鶯呼起:被鶯啼聲叫醒。化用了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語。
5.遺蹤:這里指雨后楊花的蹤跡。
6.一池萍碎:蘇軾自注:“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其實只是傳聞。
【譯】
似是花朵,
又不是花朵,
也沒人憐惜
你的飄落。
你將家園
拋舍,
細揣摹,
你似是無情,
實則情深如火。
你柔腸九曲
千折,
酣夢里
嬌眼欲開卻還
閉著。
夢魂隨著風(fēng)兒
千里萬里,
尋找情人的
下落,
春夢高臥,
又突然
被鶯兒
啼破。
不恨楊花飄飛,
只恨西園,
落花難歸。
清晨雨過,
何處去尋
楊花飄墜?
早化入池塘
浮萍破碎。
春色如有三分,
二分化作塵土,
一分化為流水。
再細看楊花,
分明化為
點點滴滴
離人的淚。
【評】
蘇東坡在銅笆鐵板,高歌“大江東去”之際,忽作一首《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纏綿悱惻,恐又勝柳屯田一頭,令世人瞠目。——據(jù)《蘇軾文集》卷五五《與章質(zhì)夫》云:“《柳花》詞妙絕,使來者何以措詞?故寫其意,次韻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故知此詞作于東坡謫黃州元豐四五年期間。
此詞確如東坡所云是“寫其意”,即按章詞原來的立意作了進一步的發(fā)揮,特別是抓住原詞以人寫花、以花喻人的立意刻意發(fā)揮,如首句所云:“似花還似飛花”,故劉熙載評析:“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藝概》卷四)。以下描述,均給人一種時而寫花、時而寫人,寫花時又是寫人,寫人時又未離寫花的不即不離之神境。清人黃蘇評析:“首四句是寫楊花形態(tài), ‘縈損’以下六句,是寫望楊花之人之情緒。二闋用議論,情景交融,筆墨入化,有神無跡矣”(《蓼園詞選》)。以下六句,既寫望花人之情緒,又將此情移入楊花。而“夢隨風(fēng)萬里,尋郎去處”,一片楊花神魂。如明人沈際飛所評析:“讀他文字,精靈尚在文字里面;坡老只見精靈,不見文字”(《草堂詩余正集》卷五)。
此詞寫楊花飄落之情狀與望花人的幽怨,其背后還隱著一個謫居黃州的坡老詞人自我。其天涯淪落之感深寓其中矣!
上一篇:葉夢得《水調(diào)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水龍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