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見梅驚笑,問經年何處,①收香藏白。似語如愁,卻問我、何苦紅塵久客。②觀里栽桃,③仙家種杏,④到處成疏隔。千林無伴,淡然獨傲霜雪。且與管領春回,孤標爭肯接,⑤雄蜂雌蝶。豈是無情,知受了、多少凄涼風月。寄驛人遙,⑥和羹心在,⑦忍使芳塵歇。⑧東風寂寞,可憐誰為攀折。
【注釋】 ①經年:連年。②紅塵:佛道稱喧囂紛擾的人世為紅塵。此處兼指官場。③觀里栽桃:劉禹錫《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此處以“栽桃”喻出仕為官。④仙家種杏:葛洪《神仙傳》卷六載三國時人董奉居廬山,“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馀株,郁然成林。”此處借指歸隱不仕。⑤孤標:孤傲高潔的品格。⑥寄驛人遙:用南朝陸凱事。陸凱與范曄友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給在長安的范曄,并贈詩說:“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別信,聊寄一枝春。”(《太平御覽》卷九七○引《荊州記》)此句意謂欲寄梅花一枝,但友人相隔遙遠而不能。⑦和羹:《尚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唯鹽梅。”這是殷高宗命傅說作相時說的話,他將傅說比喻為調羹湯所必用的調味品。后用作稱頌宰相或輔佐君王的典故。和羹心:指輔佐君王的用世之心。⑧忍:豈忍。芳塵歇:指梅花化作塵土。
【譯文】 陡然見此梅花不禁驚喜萬分,試問她整年隱蔽在何處,不露容顏,掩藏著芳香。她欲說又罷,似有滿腹憂傷。卻反問我為何要久居塵世找苦嘗。玄都觀里栽的千棵桃樹,廬山腳下植的萬株紅杏,處處都與她疏遠隔腸。雖有千林萬樹,也難覓作伴的知己,她獨自個怡然自得地斗雪傲霜。她只管暫把春光領回人間。孤標高韻怎肯結交,那些雄蜂浪蝶追逐輕狂。難道是七情六欲與她無緣,怎知她經受了多少寒風冷月與凄涼。我想折一枝寄給隴頭的朋友,又無奈路遙人遠難如愿,輔佐君王安邦治國之心猶未改,怎忍心讓她化作塵泥埋幽芳。她在東風里孤獨怒放,可惜無人來攀折欣賞。
【集評】 清·黃蘇:“希真急流勇退,人品自爾清高。觀‘知受了多少凄涼風月’句,或有不能見用、不得已而論于求退者乎?且讀至‘和羹心’在,可以知其志矣。希真作梅詞最多,以其性之所近也。此作尤奇矯無匹。起句作問答語,便自超雋異常。次闋起處亦自高雅。‘豈是無情’一折,意更周密,結語黯然”(《蓼園詞選》)。
【總案】 此詞作于南渡后,明為詠物實為詠懷。獨傲霜雪的梅花是詞人的自我寫照。在令人壓抑沉悶的紅塵中,他找不到可以溝通、交流的知己伴侶,他的觀念、行為、政見都到處與偷安畏死、因循茍且的官場相齟齬、沖突。他雖感到孤獨,卻保持著高度的自尊、自信,并不隨波逐流。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個體與社會的疏離,是從前詞史上未曾明確表現過的心理感受,這里作者借詠物給予了具體、深刻的表現。詞將梅品與人品打成一片,妙合無垠。為梅傳神,為人寫心,物我一體,堪稱“絕妙”。
上一篇:劉過《念奴嬌留別辛稼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念奴嬌》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