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祜
精華在筆端,咫尺匠心難。
日月中堂見,江湖滿座看。
夜凝嵐氣濕①,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②,平生詩思殘③。
右丞今已歿,遺畫世間希
咫尺江湖盡,尋常鷗鳥飛。
山光全在掌,云氣欲生衣。
以此常為玩,平生滄海機④。
【注釋】
①嵐氣:山林中的霧氣。②昔人:指畫家王維。③詩思:作詩的動機和情思。④滄海機:言自己和滄海之上的鷗鳥作忘機之友。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二二、《全唐詩》卷五一○。
張祜(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承吉,南陽(今河南鄧縣)人。晚居丹陽(今屬江蘇)。祜以布衣終身,長年浪跡江湖,所歷之地極廣。其詩平易自然、純熟工整,以宮詞最為知名。著有《張承吉集》。
王右丞,即王維。這兩首題畫詩所題詠的都是王維的山水畫,詩的寫法亦相近,都是借題畫以寓志,抒發自己平生追慕隱士生活的志趣。這與詩人終身不沾朝廷寸祿,浪跡于名山勝跡的生活和志向相一致。
第一首詩的首聯贊王右丞畫精妙絕倫,為畫中神品,猶如《新唐書·文藝傳·王維傳》中所言,是“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云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實則其中頗含畫家“匠心”。此處的“咫尺”兩字點明山水這一畫題,“匠心”點明王維作畫重精思巧構。“日月”兩句言足不出戶,便可欣賞自然界的山川美景,領略居于山水之間的隱逸樂趣。這里用“以畫作真”手法,指出畫中所繪乃自然山水,畫中充滿了清興雅趣。“夜凝”兩句以山水畫產生的藝術效果寫畫。上句寫山色:到了晚上,山林中的霧氣凝結成晶瑩的露珠,讓人感覺整個房間都潤濕了;下句寫水光:畫中的一泓秋水倒映在墻壁上,使墻壁整日帶著薄薄的寒意。這樣巨大的藝術效果,正是畫家“筆端”“精華”之所在。尾聯兩句言自己雖懂得畫家畫中所含的隱逸之意,但才思貪乏,難以用詩來盡情表達。這一方面表明詩人和畫家有一樣的向往名山勝川、追慕隱士生涯的志趣,另一方面也從側面襯托出畫家畫境高妙,非常人常筆可及。
第二首詩和第一首的內容、寫法皆相似。首聯感嘆王維存世作品太稀少,令人遺憾。頸聯點明所題為山水畫,千里江湖風光,任意飛翔之鷗鳥,盡入于咫尺畫幅之內,這就是畫家創造的奇妙藝術。頸聯亦以藝術效果寫畫。尾聯同樣是表明自己追求隱逸樂趣的思想。
從這兩首題畫詩中可見盛唐山水畫大家王維的作品在唐代就已“遺畫世間媳,保存下來的非常少,到了近代更是幾不可見,故近人有言:“王維畫的真面貌以及取得的成就很難下一個判斷。”(見葛路《中國古代繪畫理論發展史》)但題畫詩無疑為我們研究王維之畫提供了可信的資料。從詩中“氣濕”、“光寒”、“鷗鳥飛”、“云生衣”等詞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維畫的主要特征,一是氣韻生動,二是非常善于運用水墨,畫面給人以水墨淋漓、以假亂真之感。后代稱王維為“水墨畫的始祖”,誠可信矣。
上一篇:《題王叔明巖居高士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王孤云界畫山水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