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高永
閑登高閣,嘆興亡,滿目風煙塵土。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千載名如故。長空澹澹,去鴻嘹唳誰數。
遙憶才子當年,如椽健筆,坐上題佳句。物換星移知幾夜,遺恨西山南浦。往事無憑,昔人安在,何處尋歌舞。長江東注,為誰流盡千古?
這首詞是作者登上滕王閣,面對滿目風塵對古今興亡發出的感慨。滕王閣為初唐所建。作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在此寫下千古傳誦的《滕王閣序》。因此,后人登臨此閣,便聯想到王勃和他的那篇妙文。這首詞從登閣眺望寫起。詞人此番“閑登高閣”,所見“滿目風煙塵土”,不禁感慨人間的興亡盛衰。當年王勃在《滕王閣序》中描寫的“畫棟朝飛南浦云,朱簾暮卷西山雨”的壯麗景象早已不見,只有那“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仍然如故地留在人們的心里。“名如故”,既指王勃之文章,亦指滕王閣之勝景。說是“名如故”,意思就是“實”已不存了。當詞人面對淡淡長空,望著那嘹唳驚寒的雁陣,進一步感嘆到這千年勝景的興衰都無人過問,更有誰去注意那年年南飛的去鴻歸雁呢?以上所寫,為詞人登閣所見所感,情景交融,在寫景中時時將對人間興替的感嘆發瀉出來。
詞的下半闋以“遙憶”二字起句,學東坡《赤壁懷古》句法。下半闋全在隱括王勃《滕王閣序》,抒發詞人懷古傷今之情。“遙憶”、“當年”,將想象推向前代,“當年”的“才子”正指“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如椽健筆”,用的是《晉書·王珣傳》中說王珣夢見有人給他一支如椽的大筆一事,借指王勃的奇妙文才。而“坐上題佳句”,直指王勃當年省父路經整修一新的滕王閣,當場賦序,“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唐才子傳》卷一)的典故。“物換星移”兩句一是直用《滕王閣序》中“物換星移幾度秋”講此閣已經歷了數次歷史的變遷,一是仍承前半闋“畫棟”兩句,借《滕王閣序》中的“西山”雨和“南浦”云,興物是而人非之嘆。“往事”以下數句,借用《滕王閣詩》中“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鑾罷歌舞”和“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數句,連發數問,昔日之人何往?昔日之歌舞升平的盛世安在?真是“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然而這物換星移中的無窮的遺恨是誰造成的?這千古不盡,“逝者如斯”的滾滾長江又是誰主宰的?這是詞人發出的嗟問。
此詞是懷古之作。滕王閣不僅因其勝景,而又由王勃《滕王閣序》而垂名后世。本篇在寫景抒情中極力驅使《滕王閣序》中之語句,在寫滕王閣抒懷中可謂得其要。中間嵌入《滕王閣序》“落霞”、“秋水”一聯,更起畫龍點睛之作用。至于這首詞文筆之朗健,情懷之舒曠,聲調之清新,可謂為蘇辛詞派中的佳作。
上一篇:《夜泊牛渚懷古·唐·李白》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岳鄂王墓·元·趙孟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