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宋琬·漁家詞》原文賞析
南陽之南嶧山北,男子不耕女不織。伐蘆作屋沮洳間,天遣魚蝦為稼穡。少婦能操舴艋舟,生兒酷似鸕鶿黑。今秋無雨湖水涸,大魚干死鰷鰍弱。估客不來賤若泥,租吏到門勢欲縛。烹魚酌酒幸無怒,泣向前村賣網罟。
這首詩寫山東南陽湖附近的漁民的艱苦生活。古代詩詞中寫漁民生活,大多把漁夫寫成隱逸者,作為詩人理想的化身。那種以漁樵為生,不涉宦場,遠離是非的生活,為封建士大夫所向往。但也有一些描寫漁民現實生活的作品,反映了他們的苦難和不幸。這類作品具有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和人民性。宋琬的這首《漁家詞》就屬這類中的突出篇章。
全詩分為兩大部分。前部分寫漁家所在之地男女老少的情狀。開頭兩句點明地點和職業。“南陽之南嶧山北”,南陽在今山東鄒縣,西邊有南陽湖。嶧山在鄒縣南部。由空間位置確定這里是南陽湖。“男子不耕女不織”,使人懸念,要探究他們何以為生;“天遣魚蝦為稼穡”,予以挑明,是以捕魚為業。漁家的住房系“伐蘆”而成,簡陋之至;在“沮洳間”,卑濕的地帶,惡劣得很。少婦能操著小船出沒于風波之間,小孩子能像魚鷹樣泅水,且皮膚曬得像魚鷹樣烏黑。少婦和小兒尚且如此,這里的男子如何艱難勞作,自可想見。寫捕魚為業,以少婦尚能操舟,小兒便會泅水,舟為舴艋小船,曬得皮色鐵黑,則從側面寫足了他們的水上生活,顯示了漁家的艱難困苦。
詩的下半部分以“今秋無雨湖水涸”的特殊情況,強化表現了漁家之苦。“大魚干死鰷鰍弱”,使漁家的生資欠缺,必然引來了種種壓迫。一是“估客不來”,沒有商人來收買魚貨了; 使魚價“賤若泥”。二是“租吏到門”,雖然沒魚可捕,而租稅卻不減少,且如狼似虎的租吏強索威逼,還要“縛”人而去,真是天災人禍,無法脫身。漁家為了解除眼前困窘,還得“烹魚酌酒”招待租吏,使之息怒,免除受縛。無法繳租,只得“泣向前村賣網罟”。漁人把生產工具的魚網都賣了,怎會不泣!詩人以租吏索租、漁人賣網的典型細節,把漁民受虐寫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在“今秋無雨”的特殊情況下,漁家仍然備受商人的盤剝、官家的掠奪,則一般年景下漁民的生活更可想而知了。
宋代范仲淹《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雖也同情漁家的生活,但還是站在封建士大夫立場上的一種同情而已。宋琬的《漁家詞》則更能體貼漁人的苦衷。寫催租勒索,和宋代范成大的《催租行》、《后催租行》 以及梅堯臣的《田家語》、華岳的《田家》都同一機杼。寫“烹魚酌酒幸無怒”的情節,和前人所寫如出一轍。柳宗元《田家》第二首“里胥夜經過,雞黍事筵席”; 李賀《感諷》第一首 “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縣官飽餐去,簿吏更登堂”; 唐彥謙《宿田家》“忽聞扣門緊,云是下鄉隸……老母出搪塞,老腳走顛躓……東鄰借種雞,西舍覓芳醑”; 范大成的《催租行》“輸租得鈔官吏催,踉蹌里正敲門來,手持文書雜嗔喜: ‘我亦來營醉歸耳! 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 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 等等,都活畫出胥吏的貪婪與殘虐,反映了人民的貧困與愁苦。宋琬身為官吏,而能寫得如此真切,可見不僅能體察民情,且能有同情心,這是難能可貴的。
上一篇:古詩《鄭燮·漁家》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劉因·渡白溝》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