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十首·燭影搖紅》原文賞析
瑞靄金臺,瓊枝光射龍樓雪。群仙笑指九閶開,朱鳳翔丹穴。云暗雁風高揭。向海屋重標珠闕。文鹓飛舞,日暖霜輕,小春佳節(jié)。
迢遞誰知, 碧雞影里催啼鴂。 驂鸞不得玉京游, 難挽瑤池轍。黃竹歌聲悲咽。望翠甍雙鴛翼折。金莖露冷,幾處啼烏,橋山夜月。
據(jù)《金元明清詞選》箋,這首詞是傷南明最后一個帝王永歷之作,其實也是兼?zhèn)∥涞鄣摹N覀円惭刂@條線來解析這首詞。明崇禎帝于1644年在李自成攻陷京師時自縊于煤山身亡,國祚告終。后唐王朱聿鍵于1645年在福州稱帝,年號隆武,是為南明。翌年(1646)清兵攻入福建,唐王被殺。明年(1647)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即位,年號永歷,繼續(xù)抗清。1656年肇慶復為清兵攻破,永歷帝由李定國迎去云南,后被迫入緬甸,1662年為吳三桂所殺,南明遂亡。這首詞就是王夫之用了一些象征性的事物典實曲折迷離地記述了這一史實。所以它是用詞的體裁所寫的史詩。
開頭四句:“瑞靄金臺,瓊枝光射龍樓雪,群仙笑指九閶開,朱鳳翔丹穴”,是描繪隆武帝朱聿鍵在福州登基稱帝的情況。“金臺”,《水經注》:“昆侖宮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 二”;“龍樓”,見李煜《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金臺、鳳閣、龍樓都是指帝王所居的宮室;“九閶”,見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殿”,閶闔為天門,即九重天門;“丹穴”見《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鵠,五彩,名鳳凰。”這幾句是說,當隆武帝在福州登基時,表現(xiàn)出一番祥瑞氣象,鳳鳥來儀,群仙(臣)稱賀。下兩句一轉“云暗雁風高揭。向海屋重標珠闕”,曾幾何時,福州亦不保,為清兵攻陷,隆武帝被殺,時在農歷八月,故以“云暗雁風”來形容。第二年桂王在廣東肇慶又重建宮闕,登位稱帝,是為永歷。“海屋添籌”是一個成語。海屋,古傳說是存儲記載滄桑變化籌碼的房屋; 蘇軾《東坡志林》:“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時吾輒下一籌,爾來吾籌已滿十間屋”; 這里亦可作廣東臨海的房屋解。“珠闕”亦指王宮,王融《法樂辭》“翠羽之珠闕”。下三句再寫永歷帝登基的祥瑞氣象:“文鹓飛舞,日暖霜輕,小春佳節(jié)。”“文鹓”,鳥名,有文彩似鳳,此指小朝廷的文武官員。“小春”,農歷十二月稱小春。《歲時事要》: 十月天時和暖如春,花木重花故曰小春,桂王即位在十月,所以說是小春佳節(jié)。上半闋寫了南明二帝登基和隆武被殺的情節(jié),可做三段讀。
下半闋則寫永歷帝被迫南遷云南,最后逃緬甸終被殺以及中間顛沛流離的苦難情況。換頭二句:“迢遞誰知, 碧雞影里催啼鴂”,用了 “迢遞”二字和“碧雞”一山名,前者說遙遠,不遠萬里之意,碧雞山在昆明湖附近,楊慎《云南山川志》:“碧雞山在城西南三十里”,城指昆明城, 又屈原《離騷》:“恐鵜鴂先鳴兮,百草為之不芳。”就是說行都肇慶被攻陷不得不遠去云南,已成窮途之未,有啼鴂之哀。啼鵑即杜鵑,又名子規(guī)。再接三句:“驂鸞不得玉京游,難挽瑤池轍。黃竹歌聲悲咽。”大意是說,帝王的車駕不得回故都一游,卻不得已一遷再遷,最后逃出國外緬甸去避難,這里的“瑤池轍”即用周穆王西征故事。《穆天子傳》:“日中太寒,北風雨雪有凍人,天子作詩三章以哀民,乃宿于黃竹,”李商隱《瑤池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就是詠的這個故事,以形容路途之遙,民生之艱。這些反映出永歷帝由云南逃奔緬甸,明朝的一絲國祚已終,恢復無望。下一句“望翠甍雙鴛翼折”,可以看做是隆武、永歷二帝雙雙被害王氣告終的小結。《釋名·釋宮室》:“屋脊曰甍,甍蒙也,在上覆蒙屋也”,即用以承瓦;“雙鴛”指鴛鴦瓦,《三國志》:“魏文帝夢兩瓦落地為鴛鴦”,通稱瓦之成偶者為鴛鴦瓦;白居易詩:“鴛鴦瓦冷霜華重。”這里為什么用“雙鴛”而且“翼折”呢?因為這首詞就是寫二帝蒙難事,所以用雙鴛折翼影射之,也是對南明和本詞的總結。最后三句:“金莖露冷,幾處啼烏,橋山夜月”,則是尾聲了。“金莖”是銅柱,用以擎承露盤。《三輔故事》:“漢武帝以銅作承露盤,高二十丈,大十圍,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飲之以求仙”; “橋山”相傳為黃帝埋葬之處,現(xiàn)在陜西黃陵縣。《史記·五帝紀》: “黃帝崩葬于橋山。”這里當然是用以喻二帝歸天事。
我們在開頭講到,這首詞實際上是一首史詩; 但因為它是詞,既不同于史也異于詩。從這首詞中可以領會到如何才能寫好詠史詞的一些有關問題。首先不能用寫史的手法直陳其事,用詞要含蓄、要沉著、要貼切;記事要客觀、要形象,要層次分明;論點要妥當,允許有傾向性,但忌浮夸,一瀉無余。我們說這首詞寫得不錯,就包括了這些素質。含而不露,二帝的痕跡在字面上是看不到的,但從敘述和形象中得到深切的表達;作者無疑是有傾向性,這在贊美中、哀憫中都可以體會到,但卻沒有浮夸躁進之感。這首詞的主題實際上是一出悲劇,但讀來卻像是在聽一首有聲有色而生動的挽歌,哀而不傷,這就表現(xiàn)了作者在選詞造句寓意方面的調燮功夫。
上一篇:《杜詔·滿江紅》原文賞析
下一篇:《孫鼎臣·燕山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