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武夷山》宋山水詩鑒賞
辛棄疾
玉女峰前一棹歌,煙鬟霧髻動清波。
游人去后楓林夜,月滿空山可奈何。
號稱詞中雄杰的辛棄疾除了慷慨悲歌的愛國詞作之外,也有描繪秀麗山川的優美詩篇。一組《武夷山》絕句便是他在游閩期間所作,寫得婉約動人,別具情致。武夷山在福建崇安縣城南十五公里,是華南著名的風景勝區,群峰秀拔,清溪環繞,山光水態,相映成輝,素有“奇秀甲于東南”之譽。此選其二,專詠二曲溪南的玉女峰。詩人把玉女峰想象成了一位美麗的少女,以戀人相愛的心情描寫游人對山川的傾慕,顯得別有韻味。
全詩可以分為前后兩段,前兩句寫實景。九曲溪流至玉女峰,縈回盤繞,象一條玉帶圍住山腳。游人不用步行,只須一葉輕舟便可來到亭亭玉立的玉女峰跟前。“玉女峰前一棹歌”,舟人們一面撐棹,一面引吭高歌,表達對玉女峰的愛慕,這一描寫與戀人之間用情歌互贈正好相合,前一句側重于寫人。后一句轉而寫山峰對游人的回答。“煙鬟霧髻動清波”,玉女峰秀麗挺拔,巖石光潔,峰頂草木蒙茸參簇,宛如山花插鬢; 加上白云繚繞,山氣氛氳,遠望如霧髻煙鬟,酷似美貌多情的少女。山影倒映在溪水當中,被棹篙觸動,輕輕地搖晃,仿佛玉女被情歌所動,正脈脈地向游人致意。“動清波”三字把靜止的山峰寫活了,可以說是實中有虛。后兩句寫虛景,表現詩人離去之后,心中依依不舍的感情,構想十分奇妙。詩人不寫自己對玉女峰的思念,卻想象著游人離去之后孤獨的玉女不勝凄涼的情景,又可以說是虛中有實。玉女峰一身銀裝,獨立于夜空之下,寒風蕭蕭,楓林颯颯。“月滿空山”是一幅惆悵的境界,它與前面的“一棹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一動一靜,一實一虛,表現了詩人對美好山川如癡如醉的熱戀之情。
在構思上這首詩獨具特點,它似乎揭示了人與自然的審美關系中尚未被人注意到的心理特征,自然的人化也就是人對生命、愛情以及理想的渾然一體的追求。
上一篇:龔自珍《夢中述愿作》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謝枋得《武夷山中》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