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①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②入淮清洛漸漫漫。③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④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 ①元豐:宋神宗年號。元豐七年即公元1085年。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泗州南郊的風景區。②灘:指南山附近的十里灘。③清洛:即洛澗,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在泗州之南。漫漫:浩渺貌。④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蔡襄《茶錄》:“鈔茶先注湯(開水),調令極勻,又添注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四分則止。視面色鮮白,著茶無水痕,為絕佳。”午盞:指茶。盞,茶杯。蓼(liao燎)茸:即蓼芽,一種野菜的嫩芽。蒿筍:即蒿莖。春盤:古俗于立春日,取蔥、蒜、韭、蓼、蒿、芥各種生菜及果品、餅、糖等,置于盤中為食,取迎新之意,稱為春盤,并以之互相饋贈。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立春日,春餅生菜相饋食,號春盤。”杜甫《立春》詩:“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試春盤,即嘗嘗立春的菜。12月24日已距立春不遠,故得預嘗立春的菜。
【譯文】 細雨斜風,在清晨的曠野瑟瑟生寒;雨腳漸收風兒住,淡蕩煙云,清疏楊柳,一齊在晴暉沐浴的河灘上把身姿舒展。極目南眺,仿佛見,洛澗的清流注入淮水,漸流漸遠,迷茫一片。如雪似乳的沫花上浮,清香四溢,午茶一盞;蓼芽白白,蒿莖嫩嫩,翡翠般的春蔬裝成春盤。茶香沁入心脾,蔬美爽人胃口,人間真正有味的,是這無羈無絆、恬靜自然的閑樂清歡。
【總案】 元豐七年(1085)三月,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后,被調任汝洲(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據《宋史》本傳,神宗在下令遷調的手札中,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這表明東坡的政治生命有了轉機。這年四月,東坡離黃赴汝,一路游訪,在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曾與致仕家居的王安石留連月余,彼此談文論佛,詩歌唱和。王約蘇卜居秦淮河邊,蘇則在和《北山》詩中表示:“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這年歲暮,東坡到達泗州,在此度歲。由于已在常州買得一些田地,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常州居住。這首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出的。詞中所流露的對純樸寧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對“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意趣的追求,都真實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境。
上一篇:歐陽修《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秦觀《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