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賦《觀潮》原文與翻譯、賞析
[宋] 周 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②。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③,際天而來④,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⑤:“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⑥,艨艟數百⑦,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⑧,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⑨,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⑩,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百(11),皆披發文身(12),手持十幅大彩旗(13),爭先鼓勇,溯迎而上(14),出沒于鯨波萬仞中(15),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而豪民貴宦,爭賞銀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16),珠翠羅綺溢目(17),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18),而僦賃看幕(19),雖席地而不容閑也(20)。禁中例觀潮于天開圖畫(21),高臺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遙瞻黃傘雉扇于九霄之上(22),真若簫臺蓬島也(23)。
〔注釋〕
①本文選自《武林舊事》。此書是周密人元后追憶南宋都城臨安(即杭州)舊事而寫的一部筆記。“武林”,杭州的別稱。②既望,陰歷十六日。③玉城雪嶺,形容潮頭高如城、嶺,色似玉、雪。④際天,接天。⑤楊誠齋,南宋詩人楊萬里。“誠齋”是其號。⑥京尹,京城地方長官。教閱,操練,檢閱。⑦艨(meng盟)艟(chong沖),巨艦。⑧盡,極盡。五陣,五種陣勢。⑨倏(shu舒)爾,忽然。⑩水爆,在水面施放煙幕彈之類。(11)泅,游泳。(12)文身,身上刺花。(13)十幅大彩旗,用十幅布縫制的大旗。(14)溯迎,逆潮。(15)鯨波,鯨魚掀起之波;此謂巨浪。(16)江干,江邊。(17)珠翠羅綺,此舊指插戴珠翠首飾、穿著綾羅衣裳之觀潮者。(18)皆倍穹常時,指價格都比平時加倍的高。穹,高。(19)僦(jiu就)賃,租用。看幕,觀潮的帳幕。(20)席地,一席之地。(21)禁中,皇帝所居稱禁中,這里指禁中之人。例,循例。天開圖畫,廳堂名。(22)黃傘雉扇,皇帝儀仗中所用的黃傘羽扇。(23)簫臺蓬島,指神仙之境。簫臺,蕭史善吹簫作鳳鳴,秦穆公將女兒弄玉嫁之,并為之筑鳳臺而居。蓬島,蓬萊仙島。
〔分析〕
浙江之潮,向稱天下奇觀。流至杭州城南,亦稱錢塘江,其入海處,潮汐洶涌,蔚為壯觀。尤以舊歷八月十五后三日午潮為甚。本文選自周密的《武林舊事》。《武林舊事》是一部輯錄舊聞為主的散文作品,文辭優美,瑯瑯可誦,為世人稱頌。
《觀潮》是一篇優美的散文。全文圍繞“觀潮”,分四個場面進行描述。猶如四幅“觀潮圖”。寫得有聲有色,呼之欲出。
第一幅為潮水圖,寫浙江潮雄偉的景象。頭兩句點明觀潮的時間和地點。接著,極其形象地描繪潮水由遠及近,由小變大的過程,令人如聞其聲,如見其狀。“銀線”一詞,絕妙。狀如線,色如銀,極言潮水細小。潮水越涌越近。潮水如“城”、如“嶺”,比喻潮頭巨大。“玉城雪嶺”,令人感受到潮水奔騰,翻滾時的色彩、氣勢和快速流瀉的動態。“際天而來”,給人以水連天,天連水,洶涌澎湃,一瀉千里的感覺。爾后,寫潮水的聲音和雄豪氣勢。最后引用前人詩句,使文章更具詩情畫意。
第二幅為水戰圖,寫檢閱水軍時的場面。水軍演習的過程寫得極其生動。先寫戰艦陣勢演習:戰船數百艘“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分合”意謂分列式、集合式。“五陣”,比喻陣勢變化無窮,并非實指“五個陣勢”。接著寫水軍演習:“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現出水軍陣勢盛大,技術精良。再寫水炮轟鳴:水炮轟隆隆地響,聲音像大山崩塌,驚天動地。等到黃煙消散,江面平靜下來,一條戰船的蹤影也沒有了;只剩下“敵船”被火燒著,隨著波濤的起伏而沉沒下去。水軍演習時,戰船云集,水兵勇戰,炮聲轟轟,硝煙彌漫,令人驚心動魄。
第三幅為泅水比賽圖,寫游泳健兒,在驚濤中大顯身手。無數身刺五彩花紋,披散著頭發的擅長于游泳的江南小伙們,手里拿著十幅之大的大彩旗,在潮水中爭先恐后,鼓足勇氣,逆著水流,迎著浪頭,向前游去。一會兒泳起,一會兒潛水在驚濤駭浪之中。他們魚躍著身子,變換出很多姿勢,但是旗尾卻一點也不沾濕,他們憑這些技巧來顯示本領。種種情景令人不禁為健兒們的勇氣和技藝叫絕。
第四幅為人潮圖,寫觀潮盛況。觀潮的人,多不勝數,人如潮涌。沿江兩岸,十幾里地,觀潮的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這一段以“溢目”、“塞途”、物價“倍穹常時”、“席地不容閑”四件事寫出了游人之眾。
全文在一個“觀”字上做文章。先“觀”潮水;再“觀”水軍演習;又“觀”游泳競賽,最后“觀”觀潮人群。線索分明,層次井然。
四個場面,可分可合。分開來是四個“潮”:第一段寫潮水本身,第二段寫船如潮,第三段寫旗如潮,第四段寫人如潮。各種各樣的“潮”,波瀾壯闊,色彩斑斕,令人心曠神怡。合起來是一個“潮”,即錢塘江的潮水。直接寫潮水的,雖然只有第一段,但后面幾段,水軍演習,吳兒泅水,人山人海的觀潮者,無不與潮水相關,結構巧妙,分合自如。
對事物的描繪,不只抓住形象的特征,而且從動態去著筆,因此有聲有色,令人身臨其境,心情也隨文章的波瀾而起伏。
上一篇:散文賦《觀巴黎油畫記》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散文賦《記承天寺夜游》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