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徵招》
越中山水幽遠。予數上下西興、錢清間,襟懷清曠。越人善為舟,卷篷方底,舟師行歌,徐徐曳之,如偃臥榻上,無動搖突兀勢,以故得盡情騁望。予欲家焉而未得,作《徵招》以寄興。《徵招》、《角招》者,政和間,大晟府嘗制數十曲,音節駁矣。(下略)
潮回卻過西陵浦,扁舟僅容居士。①去得幾何時,黍離離如此。②客途今倦矣。漫贏得、一襟詩思。③記憶江南,落帆沙際,此行還是。迤邐。剡中山,重相見、依依故人情味。④似怨不來游,擁愁鬟十二。⑤一丘聊復爾。⑥也孤負、幼輿高志。⑦水葓晚,漠漠搖煙,奈未成歸計。⑧【注釋】 ①西陵:即西興,在浙江蕭山縣西二十里。六朝時名西陵。居士:作者自謂。②黍離:《詩經·王風》篇名,寫周大夫過西周舊都,見宮室長滿禾黍,因懷念故國,作詩寄慨。后人則把懷念故國稱為黍離之思。③漫贏得,是徒剩有之意。④迤邐:綿延貌。剡(shan)中山:剡山在浙江嵊縣。其地有剡溪,即王子猷雪夜訪戴逵之處。⑤愁鬟十二:謂剡山諸峰如女子的發髻。⑥卿復爾:即姑且如此。⑦孤負:即辜負,對不起。幼輿:是晉人謝鯤字。謝鯤崇尚老莊,淡泊功名,曾對明帝說:“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⑧水葓:水草名。漠漠搖煙:謂空中飄散蒙蒙的煙靄。
【譯文】 潮回時,我過了西陵渡口。一葉小舟,僅容得下一人居住。此番前往剡中才幾天,歸時卻見景物荒涼,鄉思甚苦。客游他鄉的生活我已厭倦,只剩有滿腔的詩情無處傾訴。回憶那些年游歷江南,也曾歸舟落沙際,引起這般詩興。
曲折連綿的剡中山水如此幽遠,就象重與夢中的情人相見。她面帶愁顏,象巫山神女十二峰,高聳螺鬟,責怨我不與她陪伴。此山此水尚且多情,若不居此,真愧對高士謝鯤。可求居未得,看到長滿水草的水灣,漠漠天空飄散著暮煙,如此回到家園,至今歸計枉然。
【集評】 近代·俞陛云:“曲中自古少徵調。大晟府嘗制《徵招》,而音節近駁。白石乃自制此曲,雖兼用母聲,較大晟為無病。因憶越中水鄉風景,賦此寄興,音諧而辭婉。‘依依故人’三句尤搖曳生姿。”(《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此詞寫歸途中停舟西興附近的情景。暗扣“一襟詩思”,回憶游剡中山水之樂,展開美好的想象,把原本無情的山峰,擬作多情的巫山神女,表現對自然美的依戀和不為世用的凄涼寂寥心境。
上一篇:周邦彥《應天長》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憶舊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