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晏殊的這首詞,是一首寫相思懷遠的婉約名作。
詞的上片寫的是,清晨起來,推開臥室窗戶,看到欄桿邊,秋菊籠霧含愁,蘭花墜露如泣。步入廳堂,只覺簾幕彌漫著縷縷寒意,燕子難奈,雙雙飛去??缛胪ピ?,更覺惱人的是皎月無情,不解人間的離愁別恨之若,從昨夜,到今朝,穿堂入室,照得人難寐。
過片便寫“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主人公在庭院,看到昨天的綠樹,今已黃葉飄零,才想起昨夜凄清的秋風,原來竟是這樣的強勁肅殺!他百無聊賴,獨自登上高樓,極目遠望,大地廖廓,收入眼簾的,盡是通向天邊的漫漫長路。最后寫想給遠方的意中人寫封信,可是山重水復,無法傳遞。
這首詞之所以成為名作,主要成功在過片的三句,一反婉約詞的柔靡詞風,境界闊大高遠,氣蘊無窮?!白蛞埂本?,照應上片“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看著月光西移,聽著西風緊刮,徹夜不眠。“獨上高樓”,與“燕子雙飛去”相對應。一個“獨”字,再接上“望盡天涯路”,真是獨立蒼茫,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把人帶入一個新的境界,使讀者頓感心胸開闊,享受到強烈的悲壯的藝術美。特別是全詞的抒情,是按空間變換,漸次展開的。由臥室,而廳堂,而庭院,到高樓,境界愈來愈大。到登上“高樓”,似乎博大的九洲,盡在眼底!這樣,把離愁恨苦的兒女柔情,鍍上了一層悲壯美的鮮明色彩,給讀者以無窮的遐想空間,擴大了詞的內涵
正因為這三句詞能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因此,讀者可以根據(jù)各自的閱歷、心情、文化修養(yǎng),去作哲理的發(fā)揮,使這幾句詞顯現(xiàn)出無窮的藝術魅力。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述治學的三個境界時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说谝痪辰缫病!本褪菓{借詞的意蘊所作的哲理發(fā)揮:盡管“昨夜西風凋碧樹”,環(huán)境是如此的險惡;而且獨自一人,孤苦凄清,如果你有“獨上高樓”的堅韌意志,一往無前,永不回頭的勇氣,那么,就能視野開闊,目光遠大,達到居高臨下,雄視一切,莫測涯涘的境界。
上一篇:《落葉·[唐]僧修睦》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西江月·[宋]朱敦儒》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