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陜西省·漢陵》古詩詞賞析大全
漢陵,即西漢歷朝帝王的陵墓,在陜西咸陽北原 (亦稱五陵原)。西漢共有11個帝王陵墓,除文帝和宣帝以外,其余9個皇帝都葬在這咸陽北原上,高祖劉邦的長陵、惠帝劉盈的安陵、景帝劉啟的陽陵、武帝劉徹的茂陵、昭帝劉弗的平陵、元帝劉奭的渭陵、成帝劉驁的延陵、哀帝劉欣的義陵和平帝劉衍的康陵,綿延50公里,基本上在一條直線上。漢陵全部用夯土筑成,上小下大,顯得非常穩重,當年陵地均有城垣和祭祀的宮殿建筑,尤其是長、安、陽、茂、平五陵,尚筑有陵邑,迭次徙天下豪富,繁榮邑地,因此有“五陵”、“五陵原”、“五陵少年”等稱謂。今城垣宮殿建筑均已不存,僅存遺跡,但規模宏偉的陵丘仍屹立在秋風之中,其中長陵最令人注目,因為此處埋葬著漢朝四百多年天下的開國之君——漢高祖劉邦。長陵偏西有呂后冢,及其子惠帝的安陵,還有當時許多貴族也在附近埋葬,東西二旁長達20公里內,土冢累累。
布衣空手取中原,勁卒雄師不足論。
楚國八千秦百萬,豁開胸臆一齊吞。
[詩名] 讀 《漢紀》
[作者] 徐寅,字昭楚,唐莆田 (今福建莆田縣) 人,大順二年進士,官秘書省正字。
[注釋] ●布衣句:意思是劉邦出身平民,無所憑藉,白手起家,最后奪得天下。布衣,指平民。取中原,指奪得政權。●勁卒句: 指劉邦由弱轉強后,雄兵猛將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楚國二句:指劉邦憑著雄才大略,滅秦并楚。楚國八千,指項羽起義時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最后無一人生還,全被劉邦的軍隊所滅。秦百萬,指秦朝當時擁有百萬軍隊,也敗降而亡。豁開胸臆,有喻豁達大度之意。● 《史記·高祖本紀》記劉邦“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
豐上舊居無故里,沛中原廟對荒丘。
耳聞明主提三尺,眼看愚民盜一抔。
千載腐儒騎瘦馬,渭城斜月重回頭。
[詩名] 長陵
[作者] 唐彥謙,字茂業,唐并州晉陽人,自稱鹿門居士,懿宗咸通二年進士,歷任絳州、閬州刺史。
[注釋] ●高闕:墓道外左右所立的石闕,類似門柱,但比門柱堅壯,上刻墓主人之姓名、官爵等。帝王陵墓之門闕更是壯觀。今長陵門闕僅留痕跡可以辨識。●安劉:安葬著劉邦。●列侯: 漢初由高祖所封之王公貴族。●豐上: 即豐邑,在今江蘇沛縣東,為劉邦祖籍。●原廟:指劉邦起事前進行祈禱的大廟,在豐邑東北,即今沛縣之東北。二句意思是劉邦統一天下,威武一世,但隨著世事變遷,朝代更迭,故居不復存,原廟也荒湮了。●明主提三尺:指劉邦當年拔劍斬蛇,起義反秦。《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臨死前說:“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盜一抔:盜墓。東漢末年,諸侯割據,戰亂紛起,漢陵被盜現象十分嚴重。《魏志文帝紀》:“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腐儒:包括作者在內的迂腐的讀書人。詩句此處為自謙之詞。●渭城:即秦時咸陽,漢代改名渭城,在今日咸陽市東北。
馬上飛龍詫乃公,殿前功狗困群雄。
山河有分歸隆準,今古無人續 《大風》。
二水帶圍松柏路,諸陵星拱鼎湖宮。
豎儒漫說閑丘隴,祀典皇家累世崇。
[詩名] 長陵懷古
[作者] 張干,清代人,生平未詳。
[注釋] ●馬上:《史記·陸賈列傳》載,陸賈常在劉邦面前稱說《詩》、《書》,劉邦罵道: “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意即“老子是在馬上打的天下,用什么詩書!”)飛龍: 《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之母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又載:“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后常稱劉邦為真龍天子。詫: 夸耀。乃公: 猶言老子,劉邦常自稱乃公。●功狗:《史記·蕭相國世家》載,劉邦稱帝之后,大封功臣,給蕭何封賞最高。那些立下戰功的諸將不服,去問劉邦,劉邦用打獵作比喻,說:“夫獵,追殺獸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隆準: 指劉邦。《史記》: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隆準,高鼻子。●《大風》:指劉邦作的《大風歌》。據《史記》載,劉邦作皇帝后,征討英布途經故鄉,與沛中父老飲酒歡宴,“酒酣,高祖擊筑,自為歌詩曰: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世稱此歌為《大風歌》。●二水: 指涇河和渭河。作者自注: “陵在涇之南,渭之北。”●諸陵:指咸陽原上的漢帝諸陵。作者自注:“原上五陵錯列。”星拱:如眾星拱月。鼎湖宮:據《史記·封禪書》載,黃帝在荊山采銅鑄鼎,鼎成,有龍來迎黃帝,黃帝便乘龍升天,人稱其地為鼎湖。后世常以此代指帝王之死,此處即指長陵。這句是說漢帝諸陵拱衛著長陵如眾星拱月。●豎儒: 無識見的儒生,劉邦曾罵酈食其為 “豎儒”。閑丘隴: 尋常的土堆。●祀典: 祭祀的典禮。累世崇:世世代代都非常隆重。末二句言無識見的讀書人不要說這只是一堆尋常土丘,須知歷代皇朝祭祀長陵的典禮都很隆重。
祖龍而后事驅除,千古雄才斷不如。
一統早收南越地,六經始重圣人書。
求言帝度容方朔,問道儒官用仲舒。
五十四年文治日,天山犁得幕庭墟。
[詩名] 茂陵
[作者] 王曇,又名良士,字仲瞿,秀水
(今浙江嘉興)人。清乾隆舉人,好談政治,尤喜論兵,詩文奇麗,不循常法,與黃仲則齊名,世稱“乾隆二仲”。有 《煙霞萬古樓集》 等。
[注釋] ●事驅除:從事征伐。●南越:亦作南粵,古國名,地在今廣東、廣西一帶。秦末趙陀自立為南越武王,漢高祖即位后封他為南越王。漢武帝元鼎六年,南越國丞相呂嘉殺了親漢的國王、王后和漢朝使者,漢武帝派將軍路博德、楊仆率兵平定南越,在其地設置南海、蒼梧等九郡。●六經: 儒家的六部經典,即詩經、易經、尚書、禮記、樂經、春秋。●方朔: 即東方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屬山西)人。據《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即位后下詔求賢,東方朔給武帝上書,說自己才學很高,可以當天子大臣,“文辭不遜,高自稱譽”,武帝并沒有怪罪他,而視他為奇才,加以任用。后來東方朔常以詼諧滑稽之語諷諫武帝。●仲舒:即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廣川(今屬河北) 人。為西漢今文經學大師,專治《春秋公羊傳》。漢武帝舉賢良文學之士,他對策建議: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為漢武帝采納,開始了 “罷黜百家,獨崇儒術”的思想統治政策。●幕庭:幕通漠,幕庭即沙漠中的匈奴王庭。這句是說將天山附近沙漠中的匈奴王庭犁為廢墟。漢武帝多次出擊匈奴,給匈奴以沉重的打擊,據《漢書·匈奴傳》載:“固已犁其庭,掃其閭,郡縣而置之。……是后匈奴遠遁,而幕南無王庭。”
茂陵
五陵原上茂陵高,漢武能文一代豪。
霍衛相傍多猛士,君臣有志展雄韜。
[詩名] 茂陵
[作者] 樂時鳴
[注釋] ●漢武能文:是說漢武帝劉徹在文治方面的功績。他采用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京師設立太學,各郡也廣立學堂,培養出許多治國安邦的人才。●霍衛相傍:說漢武帝的茂陵旁側有大將軍霍去病與衛青的墓,此二人在平定匈奴、鞏固國防方面立有大功。
陵山默默風威肅,常慨英才雄萬古。
赫國榮鄉天海情,臥身猶似聽鼙鼓。
[詩名] 漢武帝茂陵
[作者] 王樹遠
上一篇:關于描寫《湖北省·武昌》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山東省·泉城濟南》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