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登巴黎鐵塔》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黃遵憲
塔高法國三百邁突,當中國千尺。人力所造,五部洲最高處也。
拔地崛然起,崚崢矗百丈。
自非假羽翼, 孰能躡履上?
高標懸金針,四維掛鐵網。
下豎五丈旗,可容千人帳。
石礎森開張,露闕屹相向。
游人企足看,已驚眼界創。
懸車倏上騰,乍聞轆轤響。
人已不翼飛,迥出空虛上。
并世無二尊,獨立絕依傍。
即居最下層,高已莫能抗。
蒼蒼覆大圜,森芒列萬象。
呼吸通帝座,疑可通肸蚃。
自天下至地,俯察不復仰。
但恨目力窮,更無外物障。
離離畫外罫,萬頃開沃壤。
微茫一線遙,千里走河廣。
宮闕與城壘,一氣作蒼莽。
不辨牛馬人,沙蟲紛擾攘。
我從下界來,小大頓變相。
未知天眼窺,么麼作何狀?
北風冰海來,秋氣何颯爽。
海西數點煙,英倫郁相望。
緬昔百年役,裂地爭霸王。
驅民入鋒鏑,傾國竭府帑。
其后拿破侖,蓋世氣無兩。
勝尊天單于, 敗作降王長。
歐洲古戰場,好勝不相讓。
即今正六帝,各負天下壯。
等是蠻觸爭,紛紛校得喪。
嗟我稊米身,尪弱不自量。
一覽小天下,五洲如在掌。
既登絕頂高,更作凌風想。
何時御氣游,乘球恣來往。
扶搖九萬里,一笑吾其儻。
黃遵憲,是晚清詩界革命著名的旗手。黃詩的革新內容是多方面的,如寫新事物輪船、電報等為一類,用通俗語言入詩又是一類,學習民歌又是一類,寫國外事物又是一類。寫國外事物的一類,最為突出,開拓了前代詩人所未有的新境界。這是與黃氏一生在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等長期任外交官的有利條件分不開的。寫國外的山水風景,是寫國外事物詩中的一種。
《登巴黎鐵塔》,是清光緒十七年(1891)秋,黃氏由駐英參贊調任駐新加坡總領事,八月末離開倫敦取道法國巴黎,短暫停留時期所作。巴黎鐵塔,即法國著名的埃菲爾鐵塔,始建于1887年1月,竣工于1889年3月。位于巴黎西城塞納河畔的三月田,塔高三百二十七米多,分為四層,從地至頂有電梯和一千七百十一步階梯,每層有平臺高欄,登之可俯瞰巴黎全城,遙望隔海景色。
全詩分五層: 自開端至“露闕屹相向”,總寫塔的高度與廣度。“游人企足看” 以下至“高已莫能抗”,是從游人于平地仰觀,寫到乘車直上的過程。“并世無二尊,獨立絕依傍”二句,對鐵塔作了頂禮膜拜的概括歌頌。然后用“即居最下層,高已莫能抗”的透進一層寫法,以狀塔之高峻。從“蒼蒼覆大圜” 以下至“英倫郁相望”,由近及遠,全面展開風景的描繪。這里又分為三層,“蒼蒼”至“更無外物障”為第一層,是總寫上接云霄的壯闊景象。“離離”至“么麼作何狀”為第二層,寫俯視巴黎近景,以下界的“不辨牛馬人”與“未知天眼窺,么麼作何狀”作對比,進一步以天高作襯托。“北風冰海來”至“英倫郁相望”為第三層,寫遠景。這首詩的寫景部分至此收束。“緬昔百年役” 以下至“紛紛校得喪”,在上述英倫、巴黎的即景基礎上,引發起懷古之情,又從憑吊拿破侖而引入到當時英、法、德、意、俄、奧六國互相爭霸,感慨無盡。“嗟我稊米身” 以下,寫入作者本人,仍綰住“既登絕頂高”生發,馳騁想象,寄寓了作者非凡的懷抱與奇情。全詩夾敘夾議,層層深入。可稱是一首寫外國風景的杰作。
我們在鑒賞這首名篇的時候,必須從藝術技巧上,指出它對前代名篇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如所周知,唐代大詩人杜甫、高適、岑參都有登慈恩寺塔的五古名篇,杜甫詩的開端“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自非壯士懷,登茲翻百憂”,就是黃詩起數句的藍本。“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幽”二句,是黃詩“懸車” 四句的自出。“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八句,則是黃詩“蒼蒼覆大圜”至“一氣作蒼莽”的寫法。杜詩“回首叫虞舜,蒼梧云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昆侖丘”,吊古傷今,又是黃詩“緬昔百年役”以下十四句的構思所本。至于岑參的一首,開頭“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下窺指飛鳥,俯聽聞驚風”十句,也和黃詩開頭一段相近。“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青松夾馳道,宮觀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八句,又和黃詩中間一段寫鐵塔俯瞰的寫法相似。至于高適一首,其中“言是羽翼生,迥出虛空上”“秋風昨夜至,秦塞多清曠。千里何蒼蒼,五陵郁相望”等句,更明顯可以看出黃詩借巧的痕跡,至于全詩的押韻與音節,更與黃詩相同。但是,黃氏的時代,與杜甫等的時代大不同了。巴黎鐵塔的規模,當然不是慈恩寺塔可比,周覽風景,其壯闊也不知要比慈恩寺塔開闊多少倍。特別由此引發的古今之情,也大不一樣。毫無疑問,黃詩在繼承的基礎上,大大地有所發展了。但我們在賞鑒之余,把它們作比較研究,還是有很大意義的。
上一篇:蘇軾《登州海市并序》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