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點絳唇》
一幅霜綃,麝煤熏膩紋絲縷。①掩妝無語,的是消凝處。②薄暮蘭橈,漾下蘋花渚。③風留住。綠楊歸路,燕子西飛去。④
【注釋】 ①霜綃(xiao消):白色的薄綢。此處指手帕。麝(she社)煤:謂熏爐中所燃燒的香料,與尋常作“墨”解者有別。蘇軾《翻香令》詞:“金爐猶暖麝煤殘。” ②掩妝:女子捂住臉。妝,女性化妝后的面容。的是:確是。消凝:謂感懷傷神。處:此用如“時”。③薄暮:黃昏時分。蘭橈(rao饒):船的藻飾辭。橈,本義為槳,此處代指船。蘋花渚:開滿白萍花的小洲。④“燕子”句:唐·顧況《短歌行》:“紫燕西飛欲寄書。”
【譯文】 離別前她哭得真傷心,捂著臉兒不說話,抽咽一聲聲。一方白手絹,幾番爐上烤,熏干了又濕,濕透了又熏。我乘著船兒慢悠悠地行,黃昏時風兒把船留在了萍花汀。柳岸上有燕子正飛回去,燕子呵請你捎封信兒給我的心上人!
【總案】 元人王實甫《西廂記》一劇寫崔鶯鶯送別張生時有唱辭曰:“從今后衫兒袖兒都揾做重重疊疊的淚!……久已后書兒信兒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賀鑄此詞,上下兩片豈不就寫了這兩件事?稍有不同者,“揾淚”、“寄書”都等不及那“從今后”和“久已后”。可見但凡是杰出的文學家,都善于攫取生活中那些最能夠集中表現人們某一特定情感的典型素材,所以往往不謀而合。詞中向來有“疏”、“密”兩派。宋·張炎《詞源》謂“詞要清空,不要質實”;又曰:“若堆疊實字,讀且不通,況付之雪兒(代指歌妓)乎?合用虛字呼喚。……若能盡用虛字,句語自活,必不質實。”張是主“疏”的,以其審美觀點立論,未免偏頗。象賀氏此詞,幾乎全用實字,不靠虛字呼應貫串,使用的是潛氣內轉之法,層次的演進從畫面的轉換中表現出來,筋脈都藏在暗處,滅盡了針縷之跡。初讀之,不知所云,但嫌其晦澀;吟味至再至三,密碼破譯,文義豁然貫通,當別有一番快意。譬如飲茶,淡者一品即得其清香,固然爽口;而釅者初嘗不勝其苦,但苦盡甘來,味美于回,不也是一種佳境么?
上一篇:林逋《點絳唇》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晏殊《玉樓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