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木蘭花》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去斂細眉歸繡戶。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②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
【注釋】 ①木蘭花:詞調名。《詞譜》云:“木蘭花則韋莊、毛熙震、魏承班詞,共三體,從無與玉樓春同者。自《尊前集》誤刻以后,宋詞相沿,率多混填。” ②袂(mei妹):袖子。紅淚:典出《拾遺記》“(薛靈蕓)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
【譯文】 春天已漸近消歇,她獨自登上小樓,悵望那通向玉門邊關的芳草萋萋的小路。那心上人的信息早已斷絕,又尋不到能打探消息的人,只好悶悶不樂地回了繡房,細眉緊蹙。
呆坐著,看花飛花落,空有一聲聲嘆息。粉淚滴,濕透了綺羅繡衣。唉!那遙遠的邊關未曾去過,就是想魂夢相見,卻又向何處尋覓? (王 洪譯)
【集評】 近代·李冰若:“‘千山’、‘魂夢’二語,蕩氣回腸,聲哀情苦。”(《栩莊漫記》)
近代·俞陛云:“此詞意欲歸唐,與〔菩薩蠻〕第四首同。結句言水復山重,夢魂難覓,與沈休文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皆情至之語。”(《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是一首頗具特色的閨怨詞。上片望遠懷人,首句冠一“獨”字,狀人之孤寂,為“愁”伏筆;綴一“暮”字,敘時欲暮春,點染出一層凄涼暗淡的氛圍,為全詞愁怨基調張目。次寫玉關路遙、望遠徒然;再敘音書斷絕、聞訊無人,失望之馀而歸繡戶。下片寫繡戶坐看落花,牽動青春易逝之思,不禁淚濕羅袂。至此始覺愁怨已經無以復加。然而煞尾另辟蹊徑,欲化日間的相思為入睡后的幽夢,又怕萬水千山從未跋涉夢難成。由晝而夜,由實而幻,自然由失望而絕望。愁怨步步加深,千回百轉,蕩氣回腸,竟至無以慰藉。由“上小樓”到“歸繡戶”,順敘日間愁思;由“坐看落花”到“魂夢難覓”,次第寫日暮而入睡前愁思,層次井然,脈絡分明。
上一篇:程垓《摸魚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錢惟演《木蘭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