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史記》卷九十一《淮陰侯列傳》記韓信起初在劉邦帳下未被重用,因而離去,蕭何知道后,把韓信追回,并勸說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漢統一天下,高祖與呂后懷疑韓信謀反,蕭何為呂后定計,騙信入京,斬于長樂鐘室,夷其三族。因而世人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p>
【釋義】后來以此比喻出爾反爾,反覆無常。
【例句】①嘆蕭何,反調唆,未央宮罹惹韓侯過。千古史書難改抹,成,也是他,敗,也是他。(陳草庵〔中呂·山坡羊〕)這里是用蕭何成敗反覆的故事說明人的禍福無常數。②韓信兀的般證果,蒯通言那里是風魔。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馬致遠〔雙調·蟾宮曲〕《嘆世》)以蕭何與韓信的故事說明福禍無常,仕途險惡。③當日成也是恁個母親,今日敗也是恁個蕭何。(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殿前歡〕)用蕭何典故比喻老夫人翻臉悔婚。
上一篇:元曲典故《德言工貌》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成人不自在》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