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倦尋芳慢》
露唏向晚,簾幕風輕,小院閑晝。①翠徑鶯來,驚下亂紅鋪繡。②倚危墻,登高榭,海棠經雨胭脂透。③算韶華,又因循過了,清明時候。④ 倦游燕、風光滿目,好景良辰,誰共攜手?⑤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⑥憶高陽,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舊。⑦這情懷,對東風,盡成消瘦。
【注釋】 ①唏(xi希):干。向晚:接近晚上,黃昏。②翠徑:綠草復蓋的小路。亂紅:落花。繡:五彩繽紛的繪畫。③危墻:高墻。榭(xie謝):臺上建的敞屋。④韶華:美好的時光,這里指春光。韶,美好。因循;依照舊法,不更改。⑤風光:景色、風景。⑥榆餞:榆莢。《本草綱目·木部二》:“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買斷:買盡。買,因“錢”而生的聯想。兩眉長斗:指雙眉緊鎖不展。⑦高陽:即高陽酒徒,指好酒者。據《史記·酈生傳》補記載,沛公劉邦引兵過陳留,高陽儒生酈食其求見,沛公素不好儒,故拒之。使者出以告,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終得重用。
【譯文】 露滴漸干,傍晚時分,吹拂著簾幕的微風輕柔和婉,小院閑適幽靜。芳草如茵的小徑上飛來流鶯,頓時驚動花枝,落英繽紛,宛如錦繡鋪成。倚著院墻,登上高高的臺榭。經雨的海棠艷麗奪目,仿佛被胭脂浸透。推算春光,又依舊過了清明時候。身如倦游的歸燕、滿目春光,美景良辰、誰人可以共享?緊鎖雙眉,百結愁腸。憶昔日,酒友歡聚,一旦離散,落花流水仍依舊。這樣的情懷,對著東風,只使人更加消瘦。
【集評】 清·張思巖引《捫虱新語》:“王元澤一生不作小詞,或者笑之。元澤遂作《倦尋芳慢》一首,時服其工。今人多能誦之。然元澤自此遂不復作。”(《詞林紀事》卷七)
【總案】 這是暮春時惜春懷人之作。上片鋪寫暮春黃昏景色,深婉細膩。“算韶華”句,觸景生情,筆力十分沉重。下片抒寫愁緒,由“倦”而“恨”而“憶”,層層翻進,筆鋒遠宕,似難收束。“這情懷”一句勒回,對東風,成消瘦,景、情俱在其中。
上一篇:李煜《烏夜啼》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柳永《鳳棲梧》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