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耿定向1
人有魚池,苦群鷧竊啄食之2,乃束草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懾之3。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漸審視4,下啄。久之,時飛止笠上,恬不為驚5。
人有見者,竊去芻人6,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飛止如故。人隨手執其足。鷧不能脫,奮翼聲假假。人曰:“先故假,今亦假耶?”
1耿定向(1524-1596):字天倫,曾任高官,著有《權子》。2鷧(yi):鸕鶿別名,形如烏鴉,善潛水中捉魚。3懾(she):恐嚇。4審視:細看。5恬:安靜地。6芻(chu)人:草人。〕
【析點】 這是一個人與鳥斗智的寓言故事。一個徒具人形的草束也能震懾鳥于一時,當鳥經過仔細的觀察了解之后,就不再畏懼草人的威脅;然而當情況發生了變化——真人代替了草人之后,鳥放松了觀察了解,仍是老眼光看問題,不辨真偽,就被人捉住了雙腳。其所寓之理在于,做事必須重視觀察、了解、分析、研究,時刻關注客觀情況的變化。從另一角度說,人所以最后戰勝了鳥,憑的是真本事,裝腔作勢,只能蒙騙于一時。
這則寓言故事既以生動性引人,又以趣味性動人。在故事的敘述中,十分注意通過角色的行動透露其心理活動,因而格外生動。鳥在池上“回翔”,活現出它此時的徘徊、猶豫、欲下不敢、欲棄不忍的心理;當鳥識破了草人時,“飛止笠上”且“恬不為驚”,活現出它此時的得意之態及對草人的嘲弄之情;真人執鳥足時,“隨手”二字,輕輕一點,動作之輕盈正見其伺機以待以及心態之老辣、沉著。其趣味性不僅在情節,也體現在諧音的運用上。鳥撲打雙翅的“假假”,本是象聲詞,但恰與真假之“假”諧音,于是人借以為鳥語,承接此音對鳥施以譏諷,巧妙幽默,饒有風趣。
上一篇:《儉不至說》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停鼓望云》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