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鵲踏枝》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①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注釋】 ①鈿箏:嵌金為飾之箏。玉柱:美玉作成的承弦物。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稱海燕。
【譯文】 曲曲闌干偎依著綠樹,和煦的春風吹來,楊柳輕盈地飛舞。是誰家的女子在把箏彈,那琮琮箏聲驟響,驚起雙燕穿簾而去。
滿眼游絲縷縷更兼紛紛柳絮,正當艷陽朗照紅杏燒林之時,灑下一陣清明時節的冷雨。細碎的鶯聲使她從濃睡中醒來,把那好夢驚破以致無法尋覓在外的夫婿。
【集評】 清·譚獻:“金碧山水,一片空蒙,此正周氏所謂有寄托入,無寄托出也?!疂M眼游絲兼落絮’是感,‘一霎清明雨’是境,‘濃睡覺來鶯亂語’是人,‘驚殘好夢無尋處’是情?!?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廷焯:“‘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瘧n讒畏譏,思深意苦?!?《白雨齋詞話》卷一)
【總案】 馮延巳作為偏安一隅、國勢衰微的南唐小朝廷的宰相,“不能有所匡救,??酂﹣y之中,有不自達者,一于詞發之”(馮煦《四印齋刻陽春集序》),這種復雜的心態,詞人借閨中女子青春難駐、好夢難尋的深沉嘆息加以寄托,但妙在落筆卻不露痕跡,通篇只寫閨情,好象并無寄托。譚獻認為此詞“正周氏所謂有寄托入,無寄托出也”,是頗有見地的。即使寫閨情,詞人也是化景語為情語,把閨中女子的落寞感傷寓于“金碧山水,一片空蒙”的景物描寫之中,句句景亦句句情,見出詞人善于言情的高超本領。
上一篇:馮延巳《鵲踏枝》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