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①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②。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③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④
【注釋】 ①漠漠:煙霧彌漫的樣子。謝朓《游東田》:“遠樹暖阡阡,生煙紛漠漠。”碧:青綠色。②暝色:暮色。人:游子自指。③玉階:白石臺階,以其光潔細膩似玉,故徑稱之。空:徒然,白白地。佇(zhu助)立:久久地站著。④亭:古時修設在路邊供行人歇息的亭舍,各亭間距離不等,一般說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更:連接不斷。
【譯文】 平野上林木已籠罩在層層煙霧中,連綿群山蜿蜒如帶,也浸透寒意,那碧綠的山色勾引起哀哀的離情。暮色冉冉地降臨高樓,樓頭的游子正獨自遠眺傷神。人立石階許久許久,群鳥歸巢急急匆匆。啊,落拓飄零,何處是我最終的歸宿,何時才能踏上歸家的路程?唉,眼望著長亭接著短亭,我心中但覺一片空茫與迷蒙。
【集評】 宋·黃升:“二詞(指此首與《憶秦娥》》)為百代詞曲之祖。”(《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詞林以此為鼻祖,其古致遙情,自然壓卷。”(《古今詞統》卷五)
近代·俞陛云:“以詞格論,蒼茫高渾,一氣回旋。”(《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詞寫游子思鄉之愁。上片由遠而近,以景襯情。“煙如織”、“寒山碧”,反襯著游子迷惘傷感的情懷。“暝色入高樓”,時光流逝,物換景移,引出樓頭遠眺之人——鄉愁滿懷的游子。下片由近而遠,抒發鄉愁。借宿鳥歸飛起興,自然貼切,內蘊豐厚,由思鄉而思及人生歸宿。長亭短亭,寄意言外:千里萬里,欲歸無計。
上一篇:王安石《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蔣捷《虞美人聽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