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蘇軾》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在今四川省)人。父洵、弟轍皆工文,世稱“三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進士。曾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等。神宗熙寧中,他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要求外調,先后出任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知州。王安石罷相后,他因作詩諷刺新法,釀成“烏臺詩案”,入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元豐八年神宗病死,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廢除新法,蘇軾被召回,遷任翰林學士、侍讀、龍圖閣學士。這時,他又不贊成全盤廢棄新法,引起舊派疑忌,又出任杭州、潁州、楊州、定州等地知州。在地方官任上,他曾作過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哲宗親政后,起用新黨,他又成為新貴打擊的對象。被貶惠州(在今廣東省)、儋州(在今海南省)?;兆诩次?,遇赦北還,卒于常州。蘇軾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大作家。在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歌方面,他是宋詩的著名代表人物;在書法方面,他又是著名“宋四家”之一。而在詞史上,他更占有突出的地位。蘇詞對詞創作起著革新作用。他以寫詩的豪邁氣勢和勁拔筆力來寫詞,使詞作仿佛“挾海上風濤之氣”,格調雄健頓挫、激昂排宕。蘇詞具有鮮明的理想色彩,有些作品浮想聯翩,逸興遄飛。蘇詞語言多吸收詩賦詞匯,兼采史傳、口語,以清雄見稱,對以前詞人鏤金錯采的風尚有所改變,并試圖打破聲律對詞的束縛。蘇軾詞風還呈現多樣化的特征,除了“大江東去”一類壯詞外;另一些作品,或清曠奇逸,或清新雋秀,或婉媚纏綿,都各具風韻。有《東坡樂府》,存詞三百余首。
上一篇:晏殊《破陣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壎《菩薩蠻和詹天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