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竟何事? 高臥沙丘城。
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
魯酒不可醉,齊歌空復情。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這是一首充滿深情的懷友詩。大約作于天寶四年(745)稍后。其時,李白寓居于山東汶水之畔的沙丘。李杜之交歷來是中國文壇的佳話。當詩仙和詩圣同游齊魯,酣飲高歌之時,那是何等的愜意!如今,一個已西去長安,一個將南游江東,不知何時能再次相會。孤寂之中,自然倍覺友誼的可貴。
大家作詩,總是不落窠臼。詩的本意是懷念杜甫,但前六句全然不見“思念”之意。開頭的“我來竟何事”純系自問,似乎和懷友并不相干,但其中透露的惱恨與自責之意卻給讀者造成懸念。詩人不滿于自己“高臥沙丘”的閑居生活,表面上和懷友無關,實則更深一層地表現了詩人在那友愛歡快的生活消失之后難以排遣的苦悶心情。不直言思念而把重點放在描繪自己的焦躁與失落感,這就在寫出思念的同時又賦予思念以形象,手法可謂高妙。三、四句由主觀情緒的抒發轉向客觀景物的描繪,由于詩人為思情所系,映于眼簾的景物也凄凄慘慘,那城邊的古樹在秋風中日夜發出瑟瑟之聲,恰好是詩人心境的最好寫照。五、六句用反襯法進一步渲染詩人的苦悶。魯酒是香醇的,但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卻無心去飲;齊歌是悅耳的,但被思情纏繞的詩人卻無心去聽。這樣翻寫一筆,自然大大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時也逼出下文: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杜甫所去的長安在魯地的西南,而發源于山東萊蕪的汶水恰是西南流向。詩人寄情流水,既照應詩題,又點明主旨,更造成了語盡情長的悠悠韻味。
本詩是一首五古,但其中律詩的痕跡明晰可見。這種散中有對、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使全詩具有一種自然而凝重的風格。
白與杜甫相知最深……甫詩及白者十余見,白詩亦屢及甫,即此結語,情亦不薄矣。(《唐宋詩醇》卷六)
上一篇:《汾上驚秋·蘇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河湟舊卒·張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