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宋育仁·甲午感事·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萬馬渡遼河,三軍夜枕戈。①
城亡諸將在,律喪兩師和。②
伏闕書何用? 憂時淚苦多。③
節旄真脫盡,歸雁望云羅!④
【注釋】 ①萬馬渡遼河:指1894年清軍入朝一事。枕戈:用武器作枕頭睡覺,形容情況緊急,隨時準備戰斗。②律: 法則,規章。兩師:指中日兩軍。師,軍隊。③伏:跪伏。闕:宮闕。書: 向皇帝上奏章。憂時: 對時局的憂慮。④節:古代使者的憑證。旄:持節的桿上的裝飾品 (常用旄牛尾作成)。脫盡: 掉光了,形容出使時間長,更引申喻出使之艱難狀。云羅: 像彩綢似的云。
【鑒賞】 宋育仁出使倫敦時,正值中日兩國陳兵朝鮮,形勢緊迫,故此詩開始即說: “萬馬渡遼河,三軍夜枕戈。”然戰爭一開,清軍失利。惟總兵左寶貴力戰殉國,而主帥葉志超等 “諸將” 卻棄守平壤,狂奔回國。詩人對此深感憤慨: “城亡” 了,而 “諸將”茍且偷生,依然赧顏 “在” 世,可恨亦復可悲!不久,黃海喪師,日軍攻陷威海衛,北洋艦隊盡沒,清廷派李鴻章赴日訂 《馬關條約》。于是 “律喪兩師和” 了,中國承受了割地賠款的苛刻條件。詩人對于這樣的結果是早有料定,曾多次上書朝廷,請早定防俄抗日之大計,然而 “伏闕書何用?”不為當局采納,剩下的就只能是 “憂時淚苦多” 了。《漢書》云:“(蘇武)杖漢節牧羊,……節旄盡落。”詩人以蘇武自況,感嘆 “節旄真脫盡”,仰望天際,恨上書無路,只有 “歸雁望云羅” 了。這充分表現了海外孤臣的一片拳拳愛國之心。
此詩載 《問琴閣詩錄》,明敘史實,直書真情,雖用典而不生僻,且與時事吻合十分貼切。
文章作者:王端誠
上一篇:愛國詩詞《趙藩·岑彥卿制府書來,述官軍大破法夷于越南之臨洮府,斬首甚多,喜摭書中情事,草六絕句·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吳虞·辛亥雜詩·九十六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