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林鴻·巫峽啼猿歌送丘少府歸四明》原文賞析
巫山巫峽連三巴,猿啼三聲客思家。停舟聽之聲未了,卻過青枝猶裊裊。野人乍來錦官城,清秋滿峽啼猿聲,黃牛灘上怨楓落,白帝祠前哀月明。商聲清冽羽聲亂,倏忽東崖復西澗,久客聞之淚欲干,壯夫聽此魂亦斷。故人歸臥越山云,憶得啼猿歌送君。扁舟獨宿剡溪夜,叫月三聲誰共聞?
林鴻論詩極其推重盛唐,這首詩的詩題作某歌送某某,就是擬岑參的。丘少府,不詳。少府,縣尉。縣令被稱為明府,縣尉職位比縣令低,故稱為少府。四明,浙江寧波的別稱,因境內有四明山而得名。相傳四明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因名四明山。作此詩時,詩人正客居蜀中,友人丘少府歸隱四明,故作此歌送行。
開頭兩句觸題。巫山,山名,在四川巫山縣東。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湖北巴東縣西,與四川巫山縣接界,因巫山而得名。三巴,地名,指巴郡、巴東、巴西,巫山、巫峽把三巴一脈貫通,連成一片?!拔咨轿讔{氣蕭森”(杜甫《秋興》),據《水經注·江水》記載說:“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币虼耍湓匙鳛槿龒{尤其是巫峽最富特征的事物之一,頻頻出現在詩人的筆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杜甫《秋興》)、“殊方日落玄猿哭,舊國霜前白雁來”(杜甫《九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丘少府由蜀中返歸四明,取道三峽,詩人以巫峽啼猿歌送行,實在也是很自然的。
從“停舟聽之聲未了”起,到“壯夫聽此魂亦斷”止,寫猿啼。前面兩句泛寫啼聲無時不在,無處不有,停舟時“未了”,行舟時“裊裊”。中間四句則從自身“乍來錦官城”時途經巫峽的見聞著筆,寫清秋時節,猿啼聲更滿峽皆是。白帝城為瞿塘峽的起點,黃牛灘為西陵峽的終點,黃牛灘上,白帝祠前,到處都有它們哀怨的啼鳴聲。這里的黃牛灘、白帝祠,既按詩人的行程一一寫來,也坐實了上文的“滿峽”二字。后面四句則寫猿啼聲的凄厲和飄忽不定,令聞者膽戰心驚。商聲、羽聲,本為我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音級,以為猿啼聲合于五音,是詩人的想象之詞?!熬每汀倍皽I欲干”,“壯夫”而“魂亦斷”,可以想見,這滿峽的猿啼聲是如何凄愴、哀怨、令人不忍卒聞了。
全詩的最后四句點明惜別之意。越山,泛指越地(今浙江一帶) 的山嶺,梁時著名隱士、“山中宰相”陶弘景有一首傳誦的小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笨梢姎w隱生活與白云是有不解之緣的。剡溪,水名,在浙江嵊縣南,山水佳麗,為晉以來名流隱居之處。這四句詩又分兩層寫出,前兩句從友人著筆,推想當故人歸隱越山之后,一定會回憶起詩人以啼猿歌送行的情景吧! 結尾兩句則兼寫對方與自身,寫故人歸臥剡溪,扁舟獨宿,詩人在蜀中也形單影只,月明猿啼,已無人共聞,依依惜別之意,見于言外。
這首詩的用韻,平仄相間,有二句一轉者,有四句一轉者,換韻比較頻繁,韻位密集且多用平聲字,聲調低沉,悱惻哀傷,與詩篇的感情基調是很協調的。
上一篇:古詩《譚嗣同·崆峒》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何景明·得獻吉江西書》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