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更同悲老,如公道不孤。
春風生旅色,旭日照窮途。
問法竹千個,開門水一湖。
愿依末座住,吾久恥為儒。
這是《笑隱老人詩》的第四首。首聯說我們不要再一起悲嘆人生易老了,像笑隱老人這樣的有道者是不會孤獨的。意即必有同道者與之為鄰,不必繾綣于兒女般的意短情長。這又暗示了作者歸依空門的心愿。
以下幾聯則通過作者心理歷程的剖析,層層推進,為此聯作解。春風來時,萬木榮發。青春年少,也正春風得意。這得意春風,自然為人生之旅平添幾分絢麗之色。但好景不長,對遍歷仕途磨難的詩人來說,這晨光雖鮮艷如初,而它所映照的卻是一條窮途末路。若非八面玲瓏之人,到頭來必然印證像《紅樓夢》 中所唱的: “為官的,家業凋零。”又有幾多人能善始善終的!
第三聯 “問法竹千個,開門水一湖。”“問法”,指參禪問道。“竹千個”:即千枝竹,此處用“個”字,主要為對仗,押仄聲。竹節中空,以喻淡泊清靜的禪理十分合適,以喻佛經,更為恰當。佛既然是浩瀚博大難以尋找,泛泛而學者多,而真有志追求者少。但是,有志者真要追求此圣道,就必須修禪,離此則無路,離此就無門。而當息滅塵世之雜念,六根清靜之時也就覺悟到禪理了,而覺悟之時,就無所不知,就如面前一湖碧水,推門一看,清澈透亮,一覽無余。方知妄念與塵境本是一切皆空。
第四聯呼應首聯,直接表明了作者希望與笑隱老人為伍的意愿: “愿依末座住,吾久恥為儒。”意思是說,我希望靠著你禪師的最末一個法座坐下來,我早就因為自己是個凡俗的儒者而感到恥辱了。
周亮工晚年有不少與僧者交游之作,它們大多具有深隱禪理、杳冥精賾、耐人尋味的特點,從以上介紹的幾首詩中就可窺其一斑,而詩中所反映的物我如一、虛懷淡泊的境界,也正是禪詩所追求的經作者內心體驗而反映出來的特有的審美理想。
上一篇:禪詩《竹里館》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答有需禪師》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