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言詩·九日藍田崔氏莊》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 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原詩今譯】
我強自寬慰,是因年邁禁不住秋的悲涼,
今日興致勃勃,要與你盡情地飲酒傳觴。
酒酣時丟落了布帽,羞于露出童頭禿頂,
笑請旁觀人正冠,他知這是酒后的癲狂。
眼前的藍溪水,是千澗涓涓細流的匯聚,
崢嶸的玉山、華山,在深秋染上了寒霜。
明年此際,誰能像這秋山秋水一樣健在?
茱萸可以消災避禍,酒醉把它細細端詳。
【鑒賞提示】
這首詩寫于乾元元年(758)的重陽節,這時杜甫由左拾遺改遷華州司功參軍。他在左拾遺任上時,滿心以為將一展平生懷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睕]想到唐王朝竟是如此腐朽,而他自身也由于書生氣的直言被貶到華州來,因此心情很是抑郁消沉。在他鄉碰上重陽節,雖然想要“一醉解千愁”,但不僅不能如愿,反而增加了憂愁。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與君歡”——短短的一聯之中,詩人的心情經過了曲折的幾番變化,第一句先說年老逢秋的悲懷,然后是強自慰解。第二句中,因為朋友們相約,詩人已是由悲轉歡了。這兩句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的復雜心境。
既是重陽節,未免要想起和重陽節有關的一些風流典故。恰好在這時,酒意也有了幾分,一陣風吹過,把頭上的帽子吹掉了。想當年的晉人孟嘉重陽節風吹落帽,因酒興正濃,全無覺察,名士風度,何等瀟灑! 詩人本該也為此得意一番,可是忽然想到了自己在風中蕭疏的短發,又想起了自己的年老境困,與孟嘉的青春得意正好成對比,心情一下子又變壞了,為了不掃大家的興,他只好強笑著請旁邊的人趕快幫“我”把帽子重新戴好。這里的“羞”和“笑”字,在自我解嘲之中飽含著深沉的悲傷。
所以,在第二聯中,詩人的心情便從第一聯的“興”和“歡”轉為沉重??墒?,詩人并不一味地悲秋嘆老,而是將他的眼光移到了遠處氣象崢嶸的山水之間。你看:那藍水從遙遠的天際奔騰而來,化作千澗飛流直下; 而眼前的玉山,雙峰并峙,在略有寒意的秋風中,反而更顯出挺拔屹立的風骨。是呀,詩人不能老是沉溺于身世的哀嘆中了,而是應該學那高山堅貞的風骨和流水“穿崖透壑不辭勞”的韌性,振作起精神積極生活下去。
第三聯中,詩人并沒有承接上面平鋪直敘下去,而是猛然宕開一筆,將一組高曠峻遠的畫面移入詩中,令讀者至此不覺精神為之一振,仍然可以看出詩人雄心未老,仍然保持著堅貞不拔的風骨。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一天的觀會將散,一年一度的重陽節行將逝去,醉中的詩人,將朦朧的醉眼盯著手中的茱萸,發出感嘆:世事茫茫,難以自料,不知明年的重陽節,我們中又有幾個人能健存?“醉”本是為了消愁,可是看到了茱萸,又勾起了新的傷感。
這首詩是杜甫七律中的杰作,宋人楊萬里在他的《誠齋詩話》 中,對它有著完整的評價: “唐七言律,句句字字皆奇。如杜《九日》詩,絕少。首聯對起,方說悲忽說歡,頃刻變化。頷聯,將一事翻騰作二句。嘉以落帽為風流,比以不落為風流,最得翻案妙法。入至頸聯,筆力多衰,復能雄杰挺拔,喚起一篇精神。結聯,意味深長,悠然無窮矣。”
上一篇:孟浩然《五言詩·臨洞庭》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程顥《七言詩·偶成》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