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五言詩·禹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杜 甫
禹廟空山里,秋風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古屋畫龍蛇。
云氣生虛壁,江聲走白沙。
早知乘四載,疏鑿控三巴。
【原詩今譯】
大禹廟座落在空闊的山坳,
颯颯秋風伴著落日的斜照。
荒涼的廟院垂著累累橘柚,
古屋的壁上畫著龍飛蛇躍。
蒸騰的云氣在屋壁上繚繞,
深深的江水卷著白沙浪濤。
禹乘四載到處鑿山、疏道,
終于降伏三巴地區的龍蛟。
【鑒賞提示】
《禹廟》這首詩是代宗永泰元年(765)秋杜甫在四川忠州所作的。詩人描寫了禹廟的景物及其環境,想象出當年神禹治水的氣勢,抒發了他對這位為民造福的古代圣賢的景仰。
首聯寫禹廟所處的外觀環境:空山、秋風、落日組成一幅時空畫面,冷寂蕭條空曠之中又透露出一種恢弘老勁的力量之美。從這自然物象森嚴肅然的氣氛中,我們不是可以體會出詩人前往謁廟時對這位古代賢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肅然起敬的心情嗎?
次聯由外反內,寫的是禹廟的內觀:荒庭中的橘柚、古屋壁上畫的龍蛇。“荒”寫的是現實,“古”又聯系到了歷史,而橘柚、龍蛇則又將歷史與現實聯結在一起?!伴勹帧薄褒埳摺笔菑R中的實景,又是用典、暗含大禹的歷史勝跡。據《尚書·禹貢》載:禹治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他們把豐收的橘柚貢給大禹。而《孟子·滕文公》中又說:禹曾驅龍蛇而放菹(沼澤地有水草之處),使龍蛇不再興風作浪。這兩句用典恰好與眼前景物契合無間,景物與典故化為一體,如鹽入水,是詩家用典的極致。《詩藪·內篇》卷四稱之為“老杜千古絕技”。
第三聯就上一聯的龍蛇起興,由廟內寫到廟外。壁上的龍蛇千古以來,栩栩如生,令人感覺到的有云氣在壁上繚繞,與之相應,廟外的大江滾滾震天而過,秉萬鈞之勢,挾泥沙俱下。這廟外的一切,莫非又是壁上的龍蛇在施展威力?
“早知乘四載,疏鑿下三巴?!痹娙嗽谠姷淖詈蟛劈c出大禹治水的功績?!霸缰闭f明詩人敬仰已久,含有“百聞不如一見”之意。
這首詩寫禹廟,除了最后一聯外沒有正面提到大禹,我們看詩人主要是寫了廟外廟內的所見,然后由內及外寫到大江。然而這一切又無處不令我們聯想到大禹的歷史偉跡。大自然的云氣、江聲,令我們感覺到大禹治水的磅礴氣勢和神威。現實、神話、歷史融為一體,表面上看來詩中含有蕭殺、寂寞之感,但細想又覺無處不流露出一種恢弘豪邁,積極向上的力量和氣勢。
上一篇:王駕《七言詩·社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王維《五言詩·竹里館》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