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道融·西施灘①》唐詩賞析,《西施灘》原文與注釋
崔道融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②
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注釋】 ①西施灘:西施是春秋時代越國的美女,家住今浙江諸暨縣南的苧羅山腰。苧羅山下臨浣江,江中一灘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名噪天下。②宰嚭: 指吳越之戰時吳國的宰相伯嚭。《史記》 載: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后困于會稽,派大夫文種將珍寶和美女 (西施在其中) 賄通伯嚭,準許越國求和。從此勾踐獲得了“休養生息” 的機會,二十年后終于報仇,滅掉了吳國。
【鑒賞】 這是一首懷古傷今的情景詩。作者在游覽西施灘時,針對“女人是禍水” 的傳統歷史觀念,舉出歷史書證,極力為西施翻案。
首二句出語平緩,旨在澄清歷史事實。一個 “陷” 字用得十分精妙,指出吳國滅亡的要害在于太宰伯嚭的貪婪受賄,推翻了 “女人禍水” 論,把顛倒了的歷史再顛倒過來。點出西施之名在于扣緊題目。
后二句把議論與抒情和描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克服了議論入詩者常犯的枯澀毛病。在為西施辯誣之后,很自然地將筆鋒轉到了西施灘,進一步扣緊詩題。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描摹了西施灘春日的情景。春天到了春水湍急,西施當年浣紗的灘頭那嘩嘩的江水奔流不息,仿佛因為她蒙上了歷史的污垢而發出如泣如訴的聲音,訴說這世事長年累月的不公平。但春水畢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這一切只能是作者的想象。所以 “似有” 二字將江水擬人化,且十分貼切自然,寄寓著作者深沉的感慨。這二句是在抒情寫景中發議論,在抒發議論中滲透了深情。
全詩情景相融,所發議論不僅訴諸理智,而且訴諸感情,將理智和感情糅合到了天衣無縫的地步,這是本詩高于同類詩的特別之處。
上一篇:《元稹·行宮》唐詩賞析,《行宮》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賈島·訪隱者不遇》唐詩賞析,《訪隱者不遇》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