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鈞·書懷》中外哲理詩賞析
讀書貴神解, 無事守章句。
混茫萬古心, 每于故紙寓。
憶昔就傅時, 端受鹵莽誤。
年來發深省, 頗領此中趣。
中夜每獨坐, 睒睒燈火聚。
到眼初茫然, 思力未能赴。
朗吟一再過, 旨趣或流露。
回環三復余, 延緣得津路。
此時萬籟寂, 炯炯一心注。
若距且若迎, 倏爾忽來悟。
頓令千載人, 精魄宛相遇。
掩書起推窗, 皎月掛高樹。
此詩講讀書之道。
讀書自有讀書之道。如果讀書不能得其道,那么只能是事倍功半。本詩所講讀書之道,慨而言之,共有兩條:一是重神解,一是要反復閱讀。
先談第一點。詩首所言“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即謂此。所謂“神解”即領會其精神。“章句”,即章節、句讀。讀書如果僅將注意力集中于章節、句讀之上,那么必然不能通曉其旨意,至少會部分喪失讀書的目的。今人之所以要重視“神解”,領會書中旨意,是因為從世界初形成的蒙昧狀態(即“混茫”)到現今,許多奧秘都蘊藏在書(“故紙”)中。而此種讀書之道并非一下子就領會到的。回憶早年“就傅”從師之時,多受粗疏鹵莽之誤。“年來發深省,頗領此中趣。”直至近來深刻反省,始悟出讀書“貴神解”的旨趣。
再談第二點。讀書要反復閱讀。詩中從“中夜每獨坐”至“皎月掛高樹”即寫此。初讀一書,“到眼初茫然,思力未能赴”;但是, “朗吟一再過,旨趣或流露”,即再讀一兩遍,意義就比較明確了;如能“回環三復余”,則可找到打開一書的途徑(“津路”)。特別是中夜燈下讀書,萬籟俱靜,全神貫注。書中旨意,或明或暗,可一旦頓悟之后,馬上覺得自己和千載前的古人心心相通。
即使是今天,這些讀書之道,仍對我們有啟迪之功。
上一篇:《王懋竑·書座右二章(其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冰心·五五》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