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清
仙根誰手種,大地此開花。
蓮子何年結?滄溟待泛楂①。
【注釋】
①滄溟:海水彌漫的樣子。楂(cha):同“槎”,水中的浮木、木筏。
【評說】
本詩選自故宮博物院藏梅清《黃山圖》冊頁題詩。虛白齋藏梅清《黃山勝景圖冊》題詩,為五言律詩,首尾兩聯與本詩同。
梅清(1623—1697),清初畫家,字淵公(亦作遠公),號瞿山,別號瞿硎、梅癡、梅楞、柏枧山口人、新田山長、敬亭山農等,安徽宣城人。家藏書甚豐,明亡之后,移居鄉村,寄情書畫。清初統治者對南方士子采取懷柔政策,梅清也數次參加科舉,然而四度落榜,自此遠離功名仕途,優游名山大川,盡其畢生精力于詩、畫創作。自然的滌蕩熏陶,畫以山水為工,且多寫黃山風景,筆法秀疏,墨色蒼渾,有《黃山圖冊頁》、《黃山煉丹臺圖》等作品傳世。其畫風對石濤的影響很大,尤其是他“我法”、“古人在我”、“不薄今人愛古人”的思想對石濤的革新理論具有啟導意義。
蓮花峰是黃山最高峰,位于黃山中部,站在對面的玉屏樓向前望去,猶如一朵含苞初放的蓮花,峻峭高聳,仰天怒放。眼見此景,畫家驚嘆不已。于是在詩中徑將其比作人間的“仙根”、“仙種”,并發奇問,大地開出如此美麗壯觀的花朵,這一奇跡是由誰親手栽植出來的呢?何年何月可收蓮子呢?這些看似不合情理,而卻正好是畫家驚喜之情的流露。蓮花峰之美,除卻其本身姿態,在婀娜多姿、氣象萬千的云海的渲染和烘托下,更顯得神奇莫測。有時白云朵朵,有如棉絮;有時縹緲不定,伸手可及。而每當谷雨過后,山壑中云霧繚繞,從足下一直伸展到天邊,置身其間,真仿佛是仙境,真是“妙在非海,而確又似海”。所以畫家遠望蓮花峰,又覺得是泛舟滄溟,前往采蓮,把讀者的想象帶向更遠的境地。王士稹稱梅清作畫是“興酣潑墨浮空副(《蠶尾集》),實為不易之論,我們從這首題畫詩中就可領略到這種風采。
上一篇:《題畫黃山》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紅木犀花扇賜從臣二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