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賁
欲暝投僧舍,風將雨忽來。
愁腸與詩思,都被竹聲催。
【評說】
本詩選自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五四。
高啟與徐賁聯袂拜訪南禪寺信上人,徐賁為信上人畫竹、題詩,即本詩。高啟也題詩一首,并有識語云:
風雨南禪夜,那堪聽竹聲。燈前同酒客,但有感懷情。
啟與幼文晚過南禪寺,信上人留宿,適風雨灑玉,竹聲搖戛,深感于懷。而幼文寫竹賦詩,啟不能無言,故詩以識之。渤海高啟。
宋濂亦有題詩云:
人去詩存竹更妍,我當吳下想當年。春風只在乾坤里,閑向珠璣掩世賢。
百年后,安城劉宣見到徐賁的畫和諸人的題詩,復為題寫七絕和識語,云:
寫竹題詩贈老禪,夜窗聽雨夢金蓮。百年留得清風在,三絕令人仰大賢。
東吳高季迪、徐幼文,乃國朝洪武初名臣,于未遇時,寓僧舍,值風雨夜窗,寫竹賦詩,
曲罄懷抱,到今百有余年,而遺墨如新可愛,況學士宋公復為題志,可謂三絕也,敬書此以見尊重云。安城劉宣。
讀諸公識語和題詩,亦可想見他們的高雅情懷,對理解徐賁的畫與題詩,有很大幫助,今移錄于此,供大家參讀。
徐賁的題詩,根本不寫畫面,沒有描寫風中竹、雨中竹的姿態和風神,卻從杜甫的《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片云頭上黑,應是雨催詩”中翻出詩意,表現風雨灑竹逗起的深切感懷。此詩跳出常規,脫略畦町,語新思清,藝術構思極為巧妙。詩從投宿僧舍,適遇風雨發端,敘述作畫前的情景。第三句,筆頭一轉,寫到“愁腸與詩思”,顯得有點突兀。結句一拍合,詩意方始明晰。原來風雨吹打篁竹枝葉,發出淅瀝、搖戛的聲音,觸發起詩人無窮的愁思和勃至的詩興,于是便將這副愁腸,賦予竹的形象和詩的意境中。杜甫詩原來的意思是“雨催詩”,徐賁卻說風雨灑竹,發出竹聲,竹聲逗人愁思和催人詩意,這樣的詩思比杜甫詩更透進一層,又與畫題應合,更覺深婉,也顯示出徐賁創變的功力。
上一篇:《題竹石牧牛》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紫藤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