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詩《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①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②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③
【注釋】 ① 飆:暴風。②策:馬鞭。高足:快馬。津:渡口。此處以“要路津”借指重要的職位。③轗軻:車行不利,引申為人不得志。
【譯文】 今日的宴會呵!美妙絕倫,歡樂的場景呵!難于一一述陳。你聽那古箏彈得逸響如飄云,新制的樂曲美妙入神。知音識曲的能人在高談暢論,欣賞樂曲要懂得其中深含的內蘊。他道出了眾人心中的感慨,只是平時大家沒能表述而深含在心。人生寄托在這庸碌的世界,短暫快速如同飄忽的一粒浮塵。大家何不甩開大步,先去占據那權勢的要津?為什么自守貧賤,坎坷失意而一輩子苦辛?
(王 洪譯)
【集評】 明·鐘惺:“歡宴未畢,忽作熱中語,不平之甚!”(《古詩歸》卷六)
明·陸時雍:“慷慨激昂。‘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轅軻長苦辛。’正是欲爾不得。”(《古詩鏡》卷二)
清·王夫之:“‘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一章,深意于此仿佛。”(《古詩評選》卷四)
清·沈德潛:“據要津乃詭詞也。古人感憤,每有此種。”(《古詩源》卷四)
清·陳祚明:“此應是合樂之作,寄意在后六句,欲聽者辨之,故曰:‘識曲聽其真。’聽曲者但知聲,未必詳其何所訴也。‘齊心’二句,言貧賤之情,人有同感,各有所愿,未獲申白,我今代為傾吐,意望聽樂貴人聞而接引。蓋古‘白石南山’之旨。塵隨風飛,其去甚速。”(《采菽堂古詩選》卷三)
清·吳琪:“劈首‘今日’二字,是一篇大主腦,以下無限妙文,皆回照此二字。蓋往者亦可追,來者不可邀,所可據以行樂者,惟今日耳。下‘飆塵’之喻,正謂今日之難長保耳。”(《六朝選詩定論》)
清·張玉谷:“此聞豪華之曲,而自嘲貧賤之詩。首四,以得與宴會,樂聽新聲直敘起;彈箏逸響,是陪筆,新聲指曲,乃主筆也。‘令德’四句,即聞曲暗引富貴可欲,卻以人雖貴德跌入,又以人心皆然剔醒,曲甚,幻甚。后六,頂上兩句,將人生不久、樂富貴厭貧賤、普天下所齊心含意者,盡情傾吐,感憤自嘲,不嫌過直。”(《古詩賞析》卷四)
近·王國維:“‘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可謂淫、鄙之尤。然無視為淫詞、鄙詞者,以其真也。”(《人間詞話》)
【總案】 富貴欲望,人皆有之,多拘束于“君子憂道不憂貧”的儒學教誨而不肯正視罷了。作者的勇氣正在于將這“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的意思直接地表白出來。而這勇氣是與他對生命短促的迫急之感緊密相聯的。生活既多“轗軻”,生命又如此短促,當然只有及時行樂,才不辜負這人生。但行樂需要資財,要及時行樂,自須先追求富貴。故與其長守“窮賤”,倒不如“先據要路津”了。這是激憤不平之語,并非如陳祚明所以為的向聽樂貴人的求援歌,也不是沈德潛所說的“詭詞”,更非陳沆《詩比興箋》中所解釋的不羨富貴的“反言”。但這又不僅僅是激憤之語,它反映了作者對現實遭際的抗議。相對于文人通常的牢騷和憂憤,它無疑具有一種積極的行動意識。
(蔣方)
上一篇:楚辭《宋玉·九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曹風·候人》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