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文
無數飛花送小舟,蜻蜓款立釣絲頭。
一溪春水關何事?皺作風前萬疊愁。
唐宋詩詞中,寫春的比比皆是。細細品評趙秉文寫的這首《春游》,則別有味道。春天,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詩人都沒有去寫,卻盡情地描繪了池上垂釣者眼前的景物:近處是飄揚著雪片似的柳絮花,透過無數飛花看見了遠在溪中游弋的小船,好像這飛花是專門為小船送行似的。不能光看景色,隨時要注意魚兒是否上鉤,啊呀,真怪,蜻蜓款款而立于釣絲頭。“釣絲頭”就是釣魚線與釣魚竿連接的地方。蜻蜓能在這個地方停留,說明溪面十分寂靜,下邊的魚兒爭相去咬魚餌,馬上就可將它釣上來。此時,垂釣者的心情是何等急切而愉快。就在此時,突然刮起春風,將溪水皺作萬疊愁。“皺作風前萬疊愁”這句詩,是演化而來的。馮延巳《謁金門》詞中,有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趙秉文此詩將皺起的波浪,比喻作“萬疊愁”,這就比原句更為精妙了。“蜻蜓款立釣絲頭”,不光在這首詩中是佳句,在整個詩海中,也不愧為一顆閃閃發光的寶珠。這一佳句,要說“靜”,那不斷飛翔的蜻蜓居然能在釣絲頭上停立,應該說靜到了極點。上靜下不靜,水中的魚兒,因為水面靜,它不受驚嚇,才敢大膽地爭咬魚餌,魚兒上鉤,垂釣者才能有所收獲。可見,上面靜是垂釣者特別需要的條件,這句詩表面上寫“靜”,實際是寫“動”,在“動”與“靜”的描寫上,這句詩堪稱一絕。
能寫下如此膾炙人口的絕句,作者一定有很深的藝術造詣。經考證,趙秉文乃大定二十五年(1185)進士,累官至翰林學士、禮部尚書,他不光官大,還能詩善文,書畫皆工,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他的詩遠宗李、杜,近學蘇、黃,不拘一格,清新豪放,對我國詩歌的發展,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
上一篇:王維《山中寄諸弟》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元好問《俳體雪香亭雜詠十五首(其十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