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翃·寒食①》唐詩賞析,《寒食①》原文與注釋
韓 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②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③
【注釋】 ①寒食: 《荊楚記》: “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②春城:春天的長安城。③傳蠟燭:寒食節普天下禁火,但權貴寵臣可得到皇帝恩賜而燃燭。五侯:東漢桓帝時的五名把持朝政的大宦官。
【鑒賞】 寒食是我國古代從春秋時傳下來的一個傳統節日,約在清明前兩天,是晉文公為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止生火三日,只吃糕團等現成食物,至清明始準舉火,故名寒食。按唐制由皇帝傳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宣示皇恩。由于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節那天,韓翃在長安街頭漫游,被眼前的暮春景色迷住了,一直到暮色降臨。晚上,皇宮里閃出一團團燭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宮外卻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韓翃感慨萬分,想到楊貴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寵,作威作福,提筆寫下《寒食》。
這是一首借古諷今的諷刺詩。詩人寫道: 暮春的長安城熱鬧繁華,到處都飛舞著雪一樣的柳絮,寒食節的東風吹拂著宮苑中的柳條。太陽落山,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那裊裊的輕煙啊,首先飄散進入了五侯的家中。漢宮,暗喻唐宮。五侯暗喻唐朝的政要。唐代詩人慣于在作品中借用漢代的典故,實指唐代當時的事。唐代自中期以后,幾位皇帝都信任宦官,以致他們權勢甚大,敗壞朝政。正直之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此詩便是針對這種情況而寫。“傳蠟燭”,即是分火以賜近臣,然而不說遍賜近臣,獨說賜予五侯,對皇帝厚待和親信宦官作了辛辣的諷刺。
全詩寫了寒食節京城里的融融春意,生動的形象。“春城無處不飛花” 一句傳誦千古。“春城” 現在看來是很普通的詞,但當時卻是詩人的獨創,新穎別致,而且十分符合實際景色。“無處不飛花” 以雙重否定的句式來強化無邊的春意,毫無斧鑿之痕,足見煉句之功夫。三四句諷刺皇帝的偏寵,卻不發一句議論。諷刺之筆,深藏不露,諷刺之意,又顯露不晦,藝術手法高超。
上一篇:《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唐詩賞析,《寄揚州韓綽判官》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張九齡·歸燕詩》唐詩賞析,《歸燕詩》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