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研究《五言排律》
(殘篇)
▲一九一四年
晚靄峰間起(蕭),歸人江上行(蕭)。
云流千里遠(蕭),人對一帆輕(毛)。
落日荒林暗(毛),寒鐘古寺生(蕭)。
深林歸倦鳥(蕭),高閣倚佳人(毛)。
(下佚)
【說明】
本篇見蕭瑜《我和毛澤東的一段曲折經歷》(昆侖出版社1989年版,原名《毛澤東和我曾是“乞丐”》)一書。原書略謂: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與同學蕭瑜過從甚密,二人常在湘江邊散步,談詩論文。湘江兩岸風光秀美,引人詩興大發,于是二人乃聯句吟詩云云。后半篇,蕭氏已不能省記,故只好闕如。
鑒于此詩不是毛澤東個人的獨力創作,故附編于此。按聯句之慣例,第二、第三兩句既出于蕭氏,則首句應出于毛澤東。但蕭氏原書如此,故仍其舊。
【注釋】
[五言排律]排律,是律詩的一種,因就律詩的定格加以鋪排延長而得名。每首至少十句五韻,多者有至于百韻者。限押同一部平聲韻。除首、末兩聯外,其余各聯都須對仗(也有隔句相對的,稱為“扇對”)。句式為五言者,謂之五言排律。
[晚靄句]晚靄,傍晚時的云氣。
[歸人句]歸人,回家的人。
[云流句]云,這里指湘江上的水氣。
[人對句]輕,輕便。是“帆”的修飾語,為押韻而后置。
[寒鐘句]寒鐘,使人產生寒意的鐘聲。生,指鐘聲開始敲響。
[深林句]這句倒裝,正常語序是“倦鳥歸深林”。宋代陳造《三月初晚晴寄高縉之》詩三首其三(曲欄倚青冥)曰:“森木倦鳥歸。”倦鳥,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曰:“鳥倦飛而知還。”
[高閣句]亦為倒裝,正常語序是“佳人倚高閣”。佳人,美人。這句寫少婦倚樓盼望遠行的夫婿回來。以上詩意,頗似舊題李白《菩薩蠻》詞:“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押韻格式】
本篇韻腳分別是“行”、“輕”、“生”、“人”……按詩韻,“行”、“輕”、“生”三字屬下平聲“八庚”,“人”字則屬上平聲“十一真”,本不在同一韻部。這里是用方音取葉。也可以說是用今韻取葉。
上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五律》
下一篇:毛澤東詩詞研究《五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