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云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1)。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2)。今何許(3)?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解析】姜夔青年時代具有深沉的愛國情懷,一首《揚州慢》唱出了家國悲歌。中年以后,浪跡江淮間,寄身幕僚,愛國情懷仍隱晦地在詞作中有所表現。這首小詞多以“情物”鋪敘,很少直抒胸臆。作者心靈底層的憂郁,物化為“燕雁”、“峰”、“殘柳”;詞人的情懷,又借這些“情物”加以流露。清晰之景寓濃厚之情。“燕雁無心”,“燕雁”本無所謂“心”,這“心”明明是作者的寄寓,所以“無心”實“有心”。朔風凜冽,剛南歸的“燕雁”為何棄置“天下絕景”的太湖竟“隨云去”?“燕雁”西去,正是作者憂郁情懷的折射。剩下的惠山,穹窿山、東洞庭山、西洞庭山“數峰”為何“清苦”?這又是作者“清苦”身影的外化。其所以“清苦”,原因在將有彌天籠地的“黃昏雨”。請看“數峰”,似乎在“商略”,如何對付這風雨壓“山山”欲傾的危局。此時,“殘柳參差舞”的凄涼景況似乎是“撞”入作者眼簾的,實則是作者主觀捕捉來的。這“主觀”,正是詞人的民族憂患情懷。以上所說的鋪陳,字面上處處無“我”,深層里,處處有“我”。這種“物我混一”的意境,正是詞作純真美的表現。但“物我混一”法并不排斥直抒胸臆。兩者交替使用,更能相得益彰。“擬共”“第四橋邊”的“天隨住”,“天隨子”陸龜蒙關心人民疾苦,作者曾以之自況,此處又以之比范成大,抒發“懷”陸龜蒙等先賢之情,也表示對范成大的景慕。這正與民族憂患情懷是一致的。這些,熔鑄成為一體。表達上,“醒”而不“隔”、“含”而不“澀”,實屬精妙之作。
上一篇:經典《潼關》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煮粥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