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喪斯文》|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釋義】孔丘在匡地受困,他說:“天如果不想喪失此‘文’,那么匡人能把我怎么樣呢!”孔丘所說的“文”指禮樂制度,他認為周文王死后,正是他繼承了文王的禮樂制度的一套理論。后來人們則常以“斯文”指儒者或文人,也用以指文雅、典雅。
【例句】①嘆天之未喪斯文,劍氣丹光,酒魄詩魂。(汪元亨[雙調·折桂令])這里是說自己雖然歸隱山林,仍然是琴劍詩酒作為生活內容,并未喪失斯文。②直到孝文朝挾書律蠲除盡,才知道天未喪斯文。(宮大用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第一折[油葫蘆])是說漢孝文帝重儒術,才崇尚儒家學說。
上一篇:元曲典故《望斷白云(白云思親)》|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未央宮》|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