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
問之花鳥何為者,獨喜萱花到白頭。
莫把丹青等閑看①,無聲詩里頌千秋②。
【注釋】
①丹青:圖畫。等閑:尋常,隨便。②無聲詩:畫的別稱。黃庭堅《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寫作無聲詩。”
【評說】
本詩選自《徐文長三集》卷一一、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一一一。
徐渭的花卉畫,多以潑墨寫成,生動別致而有趣,他更善于通過題詩題款,畫龍點睛,詩畫相發,體現深刻的思想內涵。《雜花圖卷》是他五十九歲時所作,描寫了多種花草,各自成章,并題寫詩句,字里行間充溢著痛苦和憂愁。在這首小詩中,畫家坦言吐露心曲,告訴讀者,“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畫作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慨,筆下一花一葉都是畫家自己的心血和情感的結晶,更是自己不幸的寫照,以及對昏聵、黑暗社會的鞭撻。
世間之花鳥草蟲千千萬萬,若問畫家所愛何物,只言“獨喜萱花到白頭,”此生不改。畫家緣何獨鐘于萱草,實有其難言之隱。“萱草,又稱忘憂草,吳中呼為療愁花。”(《述異記》)徐渭歷經辛苦漂泊,嘗盡人間苦難和炎涼世態,這些深切之憂痛無法用語言表達,惟有忘記過去,忘記一切憂愁苦痛。于是便愛萱草,“利心志,令人歡喜,忘憂,”(《廣群芳譜》卷四六)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又怎能真正忘卻、解脫心中之憂呢?唐代詩人韋應物就曾面對萱草發出了如此的感嘆:“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對萱草》)畫家見到萋萋綠葉,非但不解憂,反而愁思復茫茫,生活中迭起的波瀾如若在眼前展現:家庭破產、妻子亡故、八次應試不第、受累于朋黨之爭,長期的精神苦痛與折磨,誤殺妻子而渡過七年鐵窗生涯,皇帝荒淫失德,宦官奸臣弄權當道,朝綱混亂,社會黑暗,這又無不使他深感憂憤。面對這一切,畫家強烈的感情全部融進丹青里,化成一叢叢忘憂草。在畫家放縱顛逸的筆下,幾片葉子猶如颯颯風動,驟雨疾來,滲透著一種激烈豪放的“不平之氣”,足以振顫人心。那么,當我們展卷無聲冊幅之時,真的不能等閑視之,因為它不是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平淡閑雅,而是凝結著對邪惡與黑暗最強烈的控訴和抗爭。
上一篇:《沉吟》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白牡丹》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