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劇曲鑒賞辭典·明代劇曲·明代傳奇·吳炳《療妒羹·題曲》原文與翻譯、賞析
(小旦) 《牡丹亭》翻閱已完,再看別種,原來只這幾本舊曲。(唱)
【長拍】一任你拍斷紅牙,拍斷紅牙,吹酸碧管,可賺得淚絲沾袖?總不如那《牡丹亭》,一聲河滿,便潸然四壁如秋。(又看介)待我當做杜麗娘摹想一回。這是芍藥欄,這是太湖石,呀,夢中的人來了也。半晌好迷留,是那般憨愛,那般癆瘦。只見幾陣陰風涼到骨,想又是梅月下俏魂游。天那!若都許死后自尋佳偶,豈惜留薄命活作羈囚!
只是他這樣夢,我小青怎再不做一個兒?(唱)
【短拍】便道今世緣慳,今世緣慳,難道來生信斷,假華胥也不許輕游?只怕世上沒有柳夢梅,誰似他納采掛墳頭,把畫卷當彩球拋授。若未必情癡絕種,可容我偷識夢中愁。
偶有花箋,不免題詩一首。(題介)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癡于我,何必傷心是小青。” (自吟數(shù)遍,掩卷淚介,唱)
【尾聲】從今譜夢傳奇后,添附新詩一首。杜麗娘,你可聽語傷心也向夢里酬。(內(nèi)打五更介)
該劇根據(jù)明人張潮《虞初新志》所輯《小青傳》改編。寫揚州女子喬小青,自幼父母雙亡,十六歲時被賣給年已五十的杭州富豪褚大郎為妾。褚妻苗婆奇妒,肆意虐待小青,始而拘鎖于后花園,繼而幽禁于孤山,嚴加監(jiān)視,不許太郎近之。小青自嘆生不逢辰,抑郁成病。有吏部員外郎楊不器,亦五十無子,其妻顏氏勸其置妾而不從。顏氏偶遇小青,哀憐之,并多加關照。小青從其處借得《牡丹亭》 一書,日夜眈讀,深為杜麗娘形象所吸引,對其死后復生,終與夢中人結為連理更倍加向往,作詩題于箋上,并仿杜麗娘自畫小像,托楊不器友人韓生代畫之,至此哀傷至極,悶絕而亡。幸韓生以 “神丹” 相救,遂得生還。后來,在顏氏的撮合下,小青嫁給楊不器為妾。對于妒婦苗婆,韓生拔劍相向,脅迫其再不得嫉妒云云。此劇意在表彰楊不器夫人顏氏催夫納妾的賢德、鞭笞大郎之婦苗婆不容姬妾的嫉妒,主旨實不可取。但刻劃小青情態(tài)頗為動人,其 《題曲》 一出膾炙人口,至今仍搬演于昆劇舞臺。
【長拍】 一曲的大意是,在讀過《牡丹亭》 之后再讀別本,任憑拍斷了牙板、吹酸了嘴唇,也是味同嚼蠟,不能感動人至熱淚盈袖,總不像吟誦《牡丹亭》,猶如聽到一曲 【何滿子】,立時陷入催人淚下的肅殺氛圍之中。
她想象自己作為杜麗娘在 “驚夢” 中的一舉一動,甚至在迷迷糊糊中與夢中人柳夢梅相會,那小生竟如此憨態(tài)可掬而又瘦削憐人。或許是夜風襲人,使她感到?jīng)鲆猓阌帜罴?“魂游” 一出,麗娘幽靈游蕩到梅花庵,在明月下殘梅前聽到柳生呼喚而終至幽媾。此時,這位被污辱與被損害的弱女子竟發(fā)出驚天的呼喚: “天那,若都許死后自尋佳偶,豈惜留薄命活作羈囚!” 倘能死后就有自擇佳偶的自由,我還惜罕這囚犯一般的生命做什么! 這種對命運的抗爭,對自由婚姻的追求,為達此目的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決心,確實動人心魄。這也是湯顯祖所謂 “理之所必無” 而“情之所必有” 的理想的忠實再現(xiàn),難怪清人梁廷鰓在 《曲話》 中高度評價 【長拍】 一曲: “此等曲情,置之《還魂記》 中,幾無復可辨。”
從 【短拍】 一曲看,小青已料知今生無緣,但是,難道來生也不行,難道在理想之國 (華胥之謂) 漫游一番也不許嗎? 她漫游了,從 《牡丹亭》 “拾畫”、“玩真” 中,見到柳夢梅在墳頭上接納了聘禮 (指拾得裝有肖像的木匣),而杜麗娘竟將自題小像當作了拋向意中人的繡球,這是多么美妙的情景呵! 如果癡情人沒有絕種的話,這樣的幸福可容我在夢中享受一回呢? 正是在這種情緒的鼓噪下,她寫出了 “人間亦有癡于我,何必傷心是小青” 的警句,道出了癡情于婚姻自主而不得的人兒的普遍心聲。寫到傷心處,雞鳴五更天,她竟是徹夜未眠,因讀《牡丹亭》而沉浸在對現(xiàn)實的絕望之中而不能自拔。
上一篇:《甄月娥春風慶朔堂》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相國寺公孫合汗衫》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