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阮郎歸》
上苑初夏侍宴,池上雙飛新燕掠水而去,得旨賦之。①
柳陰庭館占風光。呢喃清晝長。碧波新漲小池塘。雙雙蹴水忙。② 萍散漫,絮飄揚。輕盈體態狂。為憐流去落紅香。③銜將歸畫梁。
【注釋】 ①宋·周密《武林舊事》卷七載:“乾道三年(1167)三月初十日,南內遣閣長至德壽宮奏知,連日天氣甚好,欲一二日間,恭邀車駕,幸聚景園看花,取自圣意,選定一日。太上云:‘傳話官家,備見圣孝,但頻頻出去,不惟費用,又且勞動多少人。本宮后園亦有幾株好花,不若來日請官家過來閑看?!稳?,進早膳后,車駕與皇后太子過宮,……回至清妍亭,看荼蘼,就登御舟,繞堤閑游。亦有小舟數十只,……太上倚闌閑看,適有雙燕掠水飛過,得旨,令曾覿賦之,遂進《阮郎歸》。”②蹴:(cu促)踏也。③此語本蘇軾《水龍吟》詞:“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譯文】 棲身柳陰亭館的燕子,占盡旖旎的春光。長長的白晝里,它們呢喃輕語,在碧波新漲的小池塘里,雙雙掠水忙。
春風中一池碎萍隨波散漫,池上柳絮飄揚。燕子輕盈的體態似旋歌舞狂。它們憐惜隨水落紅的殘粉余香,忙著將它銜歸畫梁。
【集評】 清·沈雄:“曾海野,東都故老,及見中興之盛者。嘗侍宴上苑應制,進《阮郎歸》賦燕,……一時推重?!?《古今詞話·詞評上卷》)
清·黃蘇:“末兩句大有寄托,忠愛之心,婉然可想?!?《蓼園詞選》)
【總案】 應制之作,隨物興感,觸景生情,對景物的觀照一感受方式,多以目接而少以神遇,所以景物在詞中只是引發感情的媒介,除了意謂自身外,一般是無所表現的。故黃蘇所謂“末二句大有寄托”之說,是讀者使之然,而未必是作者之然。
上一篇:李煜《阮郎歸》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周邦彥《隔浦蓮中山縣圃姑射亭避暑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