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山水詩鑒賞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這首絕句是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所作。題為看山,詩即寫山,既有獨峰的特寫,又有群山的合照,既有奇險的實景,又有奇偉的幻象,旨在抒發內心的愁苦,寄托對長安親友的思念。
首句點“看山”之題,奇峰突起。詩人用“尖”字描摹山形聳削,更以“劍芒”比喻山峰高峻,直插云天。柳州本非臨海,卻說“海畔”,暗示此地偏僻,使人想到山峰不獨峻峭,而且荒瘠。次句點明節令已是秋天,當然不是詩人故鄉那種天清氣爽、碧水澄澈、楓葉如火、丹桂飄香的金秋,而是煙瘴之地滿目荒涼的蕭瑟秋光。詩人飽經宦海沉浮、人世滄桑,心境愁苦而憤激。他以一顆冷峻的心,感受到這塊異鄉土地的冷峻,這個肅殺時節的冷峻,這劍芒似尖山的冷峻。感極而悲,肝腸寸斷,看那處處尖山仿佛刀叢劍樹,于是發出“割愁腸”的呻吟。心境與物境渾然一體,這種移情于景的譬喻,意在強烈地抒情,然而鋒棱骨瘦的山峰便因此活靈活現了。
詩人本精研佛典,兼與一位禪客同看山(浩初上人為龍安海禪師弟子,潭州人),難免不生出禪家的意念。他因思鄉而愁腸如割,可是身在貶所,不知歸期是何年。種種情懷,為眼前的景色所刺激,使詩人禪思頓起,發為奇想。詩人幻想自己化身千億,散向峰頭,遠望當歸,以寄思念親故之情。從意境的開拓來看,三、四句直承前句“處處”一語,筆觸由特寫轉向全景的描繪,由眼前景物轉向更廣闊的空間,乃至群山之上的遙遠蒼穹。在我們眼前,出現了千峰林立、萬山摩天的景象,而且,詩人的無數化身攀附在每一座峰頂,向北天翹望,這又是多么神奇的畫面! 仔細體味,可品出這奇偉的想象里包藏著詩人深沉的傷感、熱切的想念和難以排遣的愁苦,令人凄然淚下。
這首詩寫山刻削精細,造境幽冷峭拔,后二句以奇特的想象直訴情懷,倍覺凄惋。
上一篇:文同《下金雞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