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彌遜《云門道中晚步》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層林疊巘暗東西,山轉崗回路更迷。①
望與游云奔落日,步隨流水赴前溪。②
樵歸野燒孤煙盡,牛臥春犁小麥低。
獨繞輞川圖畫里,醉扶白叟杖青藜。③
【注釋】 ①疊巘(yan 掩):山嶺重疊。巘:山峰。②望:作名詞,指目光。③輞川:地名,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中,是唐代詩人王維隱居之地,風景秀美。此處言云門道中即目之景美如輞川。杖青藜(li梨):拄著青藜做的拐杖。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莖長老了可以做拐杖。
【譯文】 山重重林密密暮色蒼蒼,峰回路轉更叫人迷茫。目光隨著游云追逐那夕陽,腳步跟著山水向前溪流淌。樵夫下山了,那篝火已熄滅,淺淺的麥地里,牛兒臥在犁旁。在美如輞川圖畫的景致中,有一位白發老翁醉扶著青藜手杖。
【集評】 今·劉學鍇:“末聯筆意之妙,不僅在于把詩人自己織進了這幅山陰版的‘輞川圖畫里’,使自己成為與這幅天然圖畫融為一體的畫中人,而且還在于出現了一個畫外的自我。詩人仿佛具有分身術,跑到畫外欣賞起這幅有自己在內的《云門道中晚步圖》了。這種筆意,顯然和山水畫的發展以及由此產生的對山水畫鑒賞活動的發展很有關系。”(《宋詩鑒賞辭典》第864頁)
【總案】 詩題中的“晚步”,是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所在。云門道是山陰(今浙江紹興)南若耶溪上的一段路,詩中所寫之景皆詩人漫步云門道中所見暮色籠罩下的山水景色,而處處體現著“移步換形”的特點。層林是此明彼暗,山勢是峰回路轉,游云流水,樵夫耕牛,這一切都是詩人“獨繞”在如畫的山水之間所看到的。詩人在把這種景色付諸筆端時,注意點明這是“步”中所得,“山轉崗回”、“步隨”、“獨繞”等字眼,即是行動線索,頗似古文筆法,針線細密。這是宋人七律的一個特點。
上一篇:劉宰《云邊阻雨》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文龍《元兵俘至合沙,詩寄仲子》宋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