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近代詞·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鑒賞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鐙。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此詞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者隨清圣祖康熙帝至關外舉祭長白山之旅途中。
《長相思》,又名《長相思令》、《吳山青》、《山漸青》和《青山相送迎》等。調名取自南朝樂府詩“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詩句,唐教坊曲已有此調。這個詞牌為雙調,上下片各四句,共三十六字,句句押平聲韻。逢第二句疊用起句或末二字。如白居易《長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右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詞題《山一程》,援舊例取首句為題,編者所加。
* * * *
這是一首紀游感懷之作。它直抒胸臆,描繪眼前景物,同時,也寫了由此引發的思鄉之情。以下分別上下片加以略講——
上片:描眼前之景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鐙。
一、釋詞
榆關——此指山海關,在今河北秦皇島東北。舊時,常以“榆關”或“渝關”,作為山海關的別稱。又作“臨間關、臨榆關。”畔,邊也。
千帳鐙——鐙(dēng),同“燈”,古代照明器具。一般用青銅制,上有盤,中有柱,下有底。“千帳鐙”,即指眾多營帳均燈火輝煌。此形容帝之行在,軍營帳幕眾多。
二、語譯
隨從康熙帝作關外行,
跋山涉水,風塵仆仆;
走了一程又一程,
身向山海關那邊前進。
夜深了,就在途中扎營;
那行在的軍帳啊,
成千上萬多壯觀!
軍營燈火,一片輝煌,
照亮了黑漆漆的整個原野。
下片:抒思鄉之情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一、釋詞
聒碎鄉心——聒(guō鍋),聲音嘈雜。鄉心,念鄉之心,即鄉思。聒碎鄉心,言嘈雜之聲打破了思鄉之夢。
故園,此指故里、故鄉。
二、語譯:
整夜價刮風飛雪,
一更接一更地沒個停歇。
那喧擾風雪聲,
打破了我們的思鄉之夢。
回想我的故鄉啊,
卻沒有這種煩人之聲!
* * * *
讀完此詞,細加尋繹、體味,就可看到詞篇中:有山有水,有風有雪,有寒有暖,并且有明有暗,有行有止,把一幅壯觀的“行旅夜景圖”,描繪得有聲有色,頗為引人。全詞篇幅雖短,但包含著豐腴內涵,寫景敘事,層次脈絡清晰,投筆設色,濃淡深淺有致。通篇著實呈現著一種自然之美,也含蓄地流露了詞家的綿綿憐鄉情思。它確是納蘭詞中的一篇佳構。
上一篇:《兩宋詩歌·葉適·鋤荒》鑒賞
下一篇:《兩宋詞·陸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