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詞·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鑒賞
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摧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 《金縷》。
本篇為南宋詞人張元干的著名代表作。“紹興和議”訂立后,胡詮再次遭受迫害,紹興十二年(1142)秋被削職除名,送新州編管。是時,寓居三山(福州)的張元干特填詞為胡詮送行。就因此詞觸怒秦檜,追赴大理,削除官籍。此詞得到社會高度稱許。
《賀新郎》,宋人常用詞調。首見于蘇軾詞,原名“賀新涼”,后來將“涼”字誤作“郎”(同音近而訛),但蘇詞之句逗、平仄,與諸家頗多不合,遂以《稼軒長短句》為準,《詞譜》則以葉夢得詞作詞譜。全詞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平韻。此調聲情沉郁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后人又改名為《金縷曲》、《乳燕飛》、《風敲竹》和《雪月江山夜》等等。
胡邦衡(1102—1180),名銓,字邦衡,號澹菴,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主戰派。新州,即今廣東新興。
****
這是一篇別開生面的送別詞,很值得細細閱讀與詳講——
上片:夢繞神州生悲憤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神州路,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此指中原地區。這里,以“夢繞”開篇,用三句話描述了北宋時期的情景:在北方遼闊的神州大地,秋風蕭索,軍營連踵,號角凄厲,故宮早已荒寂一片,令人見之十分悵惘。離黍,即黍離,乃化用《詩經·王風·黍離》的“彼黍離離”之句意,以表示自己的故國之思。這是北宋為金人占領后的景象,也是此詞的歷史背景。這里,詞人見此按捺不住心中激憤,巧用了三個“比喻句”,提出了質問:為何昆侖天柱會傾塌(喻指北宋王朝的覆亡)?為何黃河洪水泛濫九州(喻指金兵大舉進犯與踐踏中原)?又為何萬千村落竄狐兔(喻金人治下地區的荒涼慘象)?作者未曾作出正面回答,也不便于明言直語,只好以迂回出之。底事,即何事,為什么。九地黃流,即九州之地,遭受黃水泛濫之害。這是借天災以言人禍,譴責趙宋王朝阻擋不住金人的南下,以致敵騎橫行中原。狐兔,以獸喻敵人。語出范云《渡黃河》詩:“不睹人行蹤,但見狐兔興”。
在這一系列的棘手問題上,作者不便直說,只好用曲筆,則將筆鋒轉到“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上去。這正是化用杜詩“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詩句之意,借“人老易悲”,來表示自己滿腔難訴的悲憤:一為胡銓等這批忠貞愛國之士,遭受不白之冤,竟無處傾訴而悲;二為朝廷為賣國權奸把持,反而以奸為忠,任其害國家、伐忠良而無以抗爭而悲。此悲何其廣啊,何其深!
片尾綴以“更南浦,送君去”兩句,是說作者對于胡銓貶逐遠地,朝廷失去一位忠貞耿直之臣,國事更為可悲。因之,其痛惜越來越深。南浦,語出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以“南浦”,代指送別之地。
下片:秋日送別何堪憂
涼生岸柳摧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 《金縷》。
這前邊三句是說,初秋的涼風從夾岸柳林中吹來,驅走了殘余的炎暑熱氣。明亮的銀河斜掛天空,星斗稀疏,月色黯淡,幾片白云輕輕地飄過。這里,用凄清夜景襯托別離時的氣氛和心境。耿,明亮。斜河,一稱斜漢,即天河。斷云,即片段之云朵。微度,輕微的調度,猶言輕輕地飄動。
接著“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詞人認為這次友人遠貶南方邊地,相隔萬里之遙,況且眼下山河破碎,此去之后更是無處尋覓。回想起往日相聚時,在床邊夜話,談心論政的情景,更感悽楚。而且此次去的是一個“雁不到”之處,寫了信也無從投遞。相傳,北雁南飛,也只止于衡陽。而貶所新州屬于廣東,是鴻雁也飛不到的。宋時朝臣流放遠地,友朋多不敢通音問。《宋史·秦檜傳》有云:“方疇以與胡銓通書,編置永州”。有鑒于此,越想越感到悲愴萬分。
這次送別,不同于一般的男女別離,只念個人恩怨私情。而今應該放眼天下,俯仰今古,以國事為重,以庶民為念。這就是“目盡青天懷今古”二句之義。肯,豈肯、怎肯。兒曹,兒女之輩。相爾汝,彼此以“爾汝”相稱,表示親密。語出韓愈詩句:“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聽穎師彈琴》)作者滿腹悲憤感情經過上述多層次的轉折,達到了最高點:“舉大白,聽《金鏤》”! 即舉杯痛飲消愁,聽一聽這一曲詞呢! 大白,語出晉左思《吳都賦》:“飛觴舉白”。劉良注曰:大白,杯名,代指醴酒。金鏤,即《賀新郎》之異名。
這個悲壯的結尾,充滿抑塞磊落之氣,余韻悠悠,想味無窮!
****
張元干這首詞是在紹興十二年(1142)時寫的。這時,他已年屆五十一,仍意氣風發,堅持正義,不愿妥協。他在此前四年用同調填了一首詞堅決支持李綱的抗戰觀點,給以無限同情。紹興八年,宋金和議已定成局,時為宰相的李綱,堅決反對無效,當了七十五天即被罷相。后歷任湖廣宣撫使等職時,他曾不斷上疏,力主抗金復土。張元干的這兩首《賀新郎》成為著名的姐妹篇,流傳開去,并影響了后世。清編《四庫全書提要》給予張詞很高的評價。在《蘆川詞提要》中云:
全集 ( 《蘆川詞》) 以 《賀新郎》 詞 (指本詞) 及《寄詞》 (指寄李綱) 一闋為壓卷。其詞慷慨悲涼,數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然其他作則多清麗婉轉,與秦觀、周邦彥可以肩隨。
上一篇:《清代、近代詞·陳維崧·賀新郎·纖夫詞》鑒賞
下一篇:《兩宋詩歌·趙師秀·贈張亦》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