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熥
【作者介紹】
徐熥(1562—1600),字惟和,閩縣(今福建福州市)人。萬歷十六年(1588)舉人。有《幔亭集》。
他曾三次赴京考進士,皆下第,其《出都門答別鄧汝高員外》有云:“十年三上長安道,闕下獻書俱不報。”其《題諸友送行卷后》云:“七年三上春官日,各賦詩篇送我行。今日蠹魚生滿紙,主人依舊一儒生。”所以他的經歷很簡單,詩卻在晚明詩壇中有特色。《四庫提要》稱其“圭臬唐人,而不為決裂饾饤之習”,意即無突露堆砌之弊。其中寫風塵,寫別離,寫存歿,皆有佳作,間亦寫綺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六,謂熥之七絕,原本王昌齡,“情至之語,誦之蕩氣回腸”。沈德潛《明詩別裁集》則謂在李益、鄭谷間。七絕如無才情,就很難寫得清雋婉轉。其《吳宮怨》云:“高臺日日翠華臨,何事顰眉更捧心。本是苧蘿山下女,吳中恩淺越中深。”平平寫來,如遇亂世佳人而道心事。《隴西行》云:“仗劍封侯事已非,閨中少婦葬征衣。玉門關內多邊馬,縱有游魂不敢歸。”起亦平平,結則吊萬里游魂,欲歸不得,凄涼不堪卒讀。
弟徐勃,字惟起,一字興公,以布衣終,其《閑居》“未春預借看花騎,欲雨先征種樹書”,為人稱誦。七絕《送友人之安南》云:“落花飛絮委東流,春去行人不可留。卻恨春風已歸去,豈能吹夢到交州。”亦佳。
上一篇:《張羽》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昭王臺》明代詩賞析